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10月25日 星期二

    写在中国诗歌节

    王久辛 《 光明日报 》( 2011年10月25日   15 版)
    参加第三届中国诗歌节的诗人们在书院里欣赏厦门少年的古典诗词诵读。
    香港诗人林峰出席第三届中国诗歌节时在海洋巡逻艇上为士兵朗诵诗歌。
    美丽的厦门少女聆听着优美深情的诗歌朗诵,沉浸在诗歌艺术深邃动人的世界中。

        对于浩渺空寂的宇宙来说,时光的荏苒与无情是不存在的。就我们人类来说,永恒的不仅有时间,还有大地、大地上的万物众生,还有万物众生的繁衍不息与源远流长,还有会思想的芦苇、会歌唱的云雀、会梦想的心灵,还有火炬与灯塔般的诗。

        余生万幸,生在了诗歌的国度——中国,使我从小便浸淫在诗的襁褓;更有幸的是,我先后受邀参加了从马鞍山创建之初、到古城西安再度歌吟,到刚刚在鹭岛厦门落下帷幕的三届由文化部与中国作协联合举办的中国诗歌节。难忘在长江边上与全国各地的诗人们的幸会,忆秦汉,说唐宋,诵名篇,心潮起伏、激情澎湃;难忘在古都长安与诗人们的豪饮畅叙,游古城,思盛唐,念先贤,满目珠光、再聊乡关;难忘在南海之滨与诗人们的彻夜深谈,抒心曲,唱幽情,抒慷慨,巡天遥望,海韵椰风,赤情无限。追想屈原、李白等等诗圣先哲,他们若逢今天,又该写出多少华美无比的诗篇?

        中国是一个有着数千年诗教传统的国家。在我今生所遇到的所有师长与同志、朋友,几乎都能背诵大量的古代诗词。一位将军对我说起过他与诗的生生不离的关系,他说:每当他工作中遇到挫折与困难,或个人情感与生活上遭受到意外的打击与磨难,当时都觉举目无亲、骨肉无援,真是觉得扛不住、活不下去了,而正是那些千古诗词浮现在脑际心间。他说,他不知从中获得了多大的力量,受到了多大的鼓舞与鞭策,使他一步一步地走出了灾难。我相信将军的感受,一定会引起大家的共鸣,因为那些不朽名篇所浓缩的情感,难道不正是千百年来中华儿女共同拥有的吗?

        是的,这一江春水,乃我族人共饮之圣水,不仅我们炎黄子孙受到了发蒙启迪、养育激励,而且始终伴随着我们伟大坚韧的民族一天天地成长……往事越千年,逝者如斯夫。这些光焰千秋的诗篇从来也没有因为时光的流逝而出离过我们的心灵一时一刻,甚至一分一秒,它灿烂的光芒犹如圣光的普照,使我们无时无刻不沐浴在它的阳光之下,而幸福无比。

        我欣喜地看到,在这三届诗歌节的活动中,诵读千古名篇一直是其举办地马鞍山、西安与厦门的重头戏,从中小学生到朗诵艺术家,从当地百姓的广泛参与到参加诗歌节的诗人们的即兴表演,都显示了我们这个民族对诗歌、尤其对古代经典名篇的酷爱之深达到了令人惊叹的地步。我曾不由自主地设想:假若我们没有《诗经》、《楚辞》,没有《唐诗三百首》,没有三曹、李杜、白居易、苏东坡,等等,那么,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生活该是多么的枯燥乏味、多么的苍白寡淡、多么的凄凉可怕啊。

        1917年,大学者胡适先生发表了他的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这一“尝试”就尝试得石破天惊,自此,中国诗歌掀开了崭新的一页。转眼之际,近百年过去了,而在中国的新诗史上,又出现了一串串闪光的名字:郭沫若、闻一多、蒋光慈、徐志摩、戴望舒、光未然、臧克家、艾青、穆旦、郭小川、贺敬之、白桦、叶文福、李瑛、雷抒雁、舒婷……他们以其并不娴熟的、甚至十分生涩的白话文字写就的诗句,揽月进心、纳天入怀,迎着八面来风,拥抱着五大洲四大洋的不同文化,站在地球之巅上放号,发出了渴望解放新生的最激动人心的诗的宣言……他们以无私忘我的投入、以赤胆奉献的热血沸腾,谱写了中国的新诗史。才华之恣肆无极、学识之渊深广博,令我辈后人望其项背而仰慕之至。

        坐在厦门人民会堂第三届中国诗歌节开幕式一角的我在漫想:如果我说,今日的中国仍然是诗的国度,或许会有人存有疑问,但只要我们看看中国诗歌节走过的历程,便会赞同我的说法——2007年第一届中国诗歌节举办之初,全国还没有一个城市举办过正式的诗歌节,仅仅过去了六年,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据我参与和了解所知,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不仅广东、海南、江苏、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纷纷举办了诗歌节,就连青海、宁夏、新疆、西藏等等经济并不发达的地区也都相继举办了诗歌节。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青海湖国际诗歌节”已连续举办了三届,有一百多位外国诗人参加,有五百余位全国各地诗人与会,诗意的生活给予了诗意的人们以抒发真挚情感的广阔天地,而由文化部与中国作协联合举办的中国诗歌节,毫无疑问起到了引领和推动作用;而互联网上数以亿计的个人博客,其中近半数是以诗歌为主。可以说诗歌,包括古体诗歌的创作,正以前无古人的数量呈几何倍数地增长。

        我相信,在国家开明放达的倡导与鼓励下,伴随着人民群众文化水平的大幅提高与生活的日益富裕,尤其是诗歌创作数量的暴涨,比较与借鉴更加便捷与密集频繁,一定会涌现出更多、更优秀、更卓越,甚至更伟大的布衣诗人。因为,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与升华是自然的规律、是历史的必然。 

        那么,让我们耐心地、充满希望地等待吧,一个更加令人欣喜的佳作倍出的时代,一定会到来!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