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10月25日 星期二

    巍巍太行 看文化新格局

    《 光明日报 》( 2011年10月25日   12 版)

        从话剧《立秋》到说唱剧《解放》;从六位梅花奖演员联袂演出的传统晋剧《打金枝》到展现当了十一届人大代表的申纪兰风采的上党梆子《西沟女儿》;从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到电影《赵氏孤儿》;从畅销书《公司的力量》到改变人们对央企看法的《央企真相》……作为人文资源大省的山西,伴随文化体制改革的东风,文化资源优势快速变成了产业优势、思想优势,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

        “四管齐下”

        文艺院团成为市场主体

        “各级党委政府要以大思路、大手笔、大气魄不断加大改革力度,更好地出人才、出产业、出精品、出活力、出效益,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省委书记袁纯清指出,文化产业应该成为山西发展的一翼一轮,更应该成为转型跨越发展的“先头部队”。省长王君亲自担任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组长,要求强化措施,加大投入,落实政策,确保改革任务全面完成。

        不改革表面上风平浪静,一改革就会有阻力,就会有困难。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胡苏平跑遍了全省11个市和几十个重点县,针对改革的重点、难点问题,面对面指导,一对一解决。

        太原作为全省的排头兵,率先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改革配套政策文件,在国有文艺院团改革方面,坚持划转一个、合并一个、保留一个、核销一个,“四管齐下”的办法,使国有文艺院团逐渐成为合格的市场主体。在电影产业改革和发展中,资源整合和集团化经营,既保障了广大职工的基本权益,又明晰了市场主体产权,为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创造了条件。

        山西出版传媒集团是山西文化战线排头兵。2009年底,集团将原可以保留事业编制的三家出版社和16家图书出版发行印刷单位一起转企改制为大型文化企业。与成立之初的2006年相比,2010年该集团总资产和销售收入翻了一番,利润增长9倍;获奖图书位居全国地方出版社第二名,品牌图书和畅销图书创历史新高。

        “五大战略”

        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2010年7月,袁纯清就提出要走大文化之路,他提出文化建设“五大战略”:大片大作大戏表现、大集团运作、大景点支撑、大服务引领、大会展集聚,明确要求把组建报业传媒、广电传媒、影视、广电网络、演艺五大文化企业,作为改革的主要着力点和突破口。

        首先是整合“弱小散乱”的文化资源,打造一批有实力、有竞争力、有影响力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广电系统以山西广播电视台部分可经营性国有资产、产权及部分经营性业务为基础,组建成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传媒企业——山西广电传媒集团,并制定了3年至5年上市的宏伟目标。整合省歌舞剧院、省晋剧院、省话剧院、省京剧院、省曲艺团,组建山西演艺集团,通过改革促进舞台艺术创作生产,实现演艺与旅游等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

        今年4月25日,五大集团挂牌成立,加上先期转企的出版传媒集团,山西省基本形成以六大文化企业集团为龙头的文化产业新格局。

        民营资本注入文化旅游领域是山西文化产业发展的又一亮点。晋城市皇城村以文化旅游产业为龙头,依托皇城相府景区,整合周边景点形成了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生态农业相互配套的吃、住、行、游、购、娱功能齐全的著名景区,旅游综合收入从2000年的300万元增加到去年的3亿元。

        一系列好举措促进了山西文化产业均衡发展,省市县三级联动、百花竞放的全方位文化改革发展新格局正在形成。据统计,山西文化及相关产业实现增加值由2005年的106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287亿元,实现了翻番,年平均增长21%以上,超过同期GDP的增长速度。

        “五个一工程”

        文化之花遍地开

        山西将文化产业列为全省十大支柱产业之一,开展了文化产业发展“一策一业一品一节一剧”的五个一工程,要求全省各市县:一要制定出一套符合本地实际的文化产业发展政策;二要抓好一个带动性强、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文化产业龙头项目;三要推出一个地域特色鲜明,市场前景看好,能够走出去的拳头文化产品;四要打造一个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的、满足群众文化需求的文化旅游节庆活动;五要拿出一台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为一体,传得开叫得响的文艺节目。

        “五个一工程”明确具体、操作性强,各市县认真执行。运城市扩建宇达青铜文化基地,朔州市举办中国右玉西口风情生态旅游文化节,太原市大投入开发晋阳古城,长治市重点打造太行山红色文化品牌,大同市大手笔建设云冈大景区……据不完全统计,山西11个市共提出重点文化产业项目123个、文化产品96个;119个县中,42个县市制定了“一策”,104个县市推出了“一业”,81个县市明确了“一品”,43个县市要筹办“一节”,82个县市正打造“一剧”。

        “五个一工程”还带动了山西各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文化惠民工程的实施:省里投资新建的山西大剧院、山西省图书馆新馆等标志性大型文化设施即将投入使用;11个市均建设了文化中心、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上千个乡镇建起了综合文化活动站;全省村村有文化广场、农家书屋、村通广播电视工程正紧张有序地推进……

        (本报记者 李建斌 )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