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大学与光明日报社不久前联合召开“军队发展与民族兴衰”研讨会。国防大学政委刘亚洲、本报总编辑胡占凡出席研讨会,来自军内外的二十余位领导和专家学者,从历史与现实、世界与中国、国家与军队等视角,对“军队发展与民族兴衰”的内在联系展开深入探讨
军队的发展,预示民族的命运
胡占凡指出,强国必强军。以“军队发展与民族兴衰”为主题的系列文章,围绕军事道路、军事理论、军事体制、军事文化、军事技术、军事伦理等军队构成要素展开论述,立意高、有创新,有见地、有气势。国防大学政治部主任张文忠说,古今中外的历史都表明,没有强大的军队,就没有强盛的民族。当前,国家和军队发展正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在这样的时刻探讨军队发展与民族兴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大家一致认为,军队的发展,预示着民族的命运。中国的强大是包括军力在内的强大。以更大勇气和智慧推进军事改革与发展,支撑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鸦片战争170多年来中华民族锲而不舍的追求,也是我军应对未来挑战,捍卫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
国防大学马列教研部主任毕京京说,考察近代中国“百年屈辱”、“百年救亡”的历史,如果把中国社会各方面看成相互关联的多米诺骨牌,那么,军事就是首先倒下(在抗衡西方列强中战败)并引起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连锁反应的那块骨牌。军事胜利是国家赢得独立发展国际主体资格的前提,人民军队“背负着民族的希望”最先“站起来”,中华民族最终“站起来”!
国防大学政治部副主任任天佑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军队为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做出重大贡献。今天,面对世界新军事变革方兴未艾的发展态势,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战略格局和我国安全环境,能否打赢未来可能发生的高技术战争,成为考验中华民族智慧和力量的重要试金石。军事科学院军建部副部长王幸生指出,没有一支与我国地位相称的强大军队,就不能有效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维护日益拓展的国家利益。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魂系民族兴亡,科学统筹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做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历史进程中实现富国与强军统一的战略抉择,回答和解决了作为一个战略利益不断拓展的国家,必须通过强军捍卫自身发展利益的重大战略课题。
军队强大的本质,在于先进性
研讨中,大家形成一个共识:军队强大的本质,在于其先进性;而军队整体上是否先进,取决于其构成要素的先进性,即在军事道路、军事理论、军事文化、军事体制、军事技术和军事伦理等方面是否先进。
大家认为,人民军队之所以能百战百胜,首先是因为其选择走民族独立自强之路,义无反顾地担当起民族解放的大任,从而得到人民的支持,形成特有的政治优势;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铸就区别于一切旧军队的政治灵魂和光荣传统。国防大学宣传部部长林培雄说,先进的军事理论,是照耀军队前进道路的真理之光。我们党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考察中国军事问题,形成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其突出特点是,始终占领时代发展制高点,回答和解决民族独立、国家自强面临的时代课题;占领人间道义制高点,坚持与亿万人民心灵相通;占领军事实践制高点,在推动军事变革中展现巨大的科学价值。国防大学马列教研部教授肖冬松指出,鸦片战争以后,传统主导意识形态走向终结,凸显了诉诸全新的文化选择与创造,以先进文化引领国家和军队,再造“国魂”和“军魂”的时代课题。作为马克思主义、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文化在军事领域的具体展开,我军军事文化是展示生机和希望的灯塔,是凝聚力量和意志的旗帜,是塑造心灵和精神的摇篮,对我军发展产生了无法估量的历史影响。马列教研部副教授李海涛谈到,世界军事史表明,体制落后是最大的落后,体制创新则是最大的创新。我军之所以成为有史以来中华民族最有活力的军队,关键在于拥有不同于旧军队的先进体制,显示了出神入化的适应力。在战斗力构成中,体制制约着人和武器效能的发挥。没有体制优势,不论人们怎样有智慧和勇气,武器技术怎样先进,也无法形成战略优势。马列教研部研究员张弛说,魂系人民的军事伦理是我军战无不胜的力量源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军军事伦理的核心,不仅体现在团结和谐的军民关系上,而且也体现在我军官兵来自人民,军队内部友爱融洽的官兵关系上。这是我军同一切旧军队的本质区别,也是中国现代军事伦理发生革命性变革,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国防大学马列教研部副主任黄书进指出,军事技术是军队发展的重要基础。我军能用“小米加步枪”打败“飞机加大炮”,根本原因在于:既实现了“物”的超越——“小米加步枪”固然不是“飞机加大炮”,但毕竟不再是冷兵器时代的农民军队了;又立足现有装备实现了“人”的超越,造就了一支讲科学、讲民主,学知识、学战术的新型军队,实现了人与武器的最佳结合,把人在战争中的能动性发挥到全新境界。
我军历史优势,面临新考验
当前我军内外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军事道路、军事理论、军事文化、军事体制、军事技术和军事伦理等我军先进性构成要素,面临着一系列严峻考验和挑战。因此,必须从国家和民族兴衰的高度,警惕和克服先进性要素流失问题。
“识天宜听风,临流须观澜。”国防大学马列教研部副主任张彬指出,一个有准确历史方位感的民族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复杂局面,在总结既有成功经验时,必然更加注重吸取自身的不足和教训,清醒估量自己和对手,以宽广的视野和胸怀,准确把握军事发展的时代脉动。马列教研部副主任章传家认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军队打造成更具威慑力的“坚强后盾”非常重要而紧迫。一方面,这是维护我国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的必然要求。由此,以和平方式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才更有希望,以和谈方式解决领土主权争端才更有把握,以和缓方式消除民族分裂主义才更有效果。另一方面,这是实现民族百年梦想、跻身世界强国之林的战略选择。面对各主要国家军事力量对比的历史性变化,我军以往在机械化战争条件下所积聚的某些能量和优势面临新的考验。
军事发展有赖于创新。任天佑认为,建设创新型军队,要构建和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机制和氛围,培育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才,把创新上升为价值追求和思维品格,形成全新的军事发展范式。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副主任薛国安指出,我军最大的成功在于推进改革,最大的隐忧在于改革还没有完全到位。时代在变,对手在变,我军也不能不变。深化全面改革,绕不开、躲不过、拖不起。必须扭住核心军事能力建设不放松,在深化改革过程中打造精干的打仗型军队。
国防大学军建部副主任李建昌指出,我军诞生以来,始终与人民群众血脉相连、鱼水相依、患难与共,堪称一部为人民利益浴血奋战的壮丽史诗。今天,当我国的国防和军队建设与世界新军事变革浪潮一起涌动,富国强军成为国家安全与发展不容忽视的重大议题时,一些人的国防观念却开始淡化。这既根源于长期和平生活环境影响,也与一些干部宗旨意识淡化、思想和工作作风变异有关。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
胡占凡指出,从历史看,主流媒体扮演着催生、激发、强化、巩固战斗精神的重要角色,发挥着为军人提供科学认知、德行楷模、道德评价的重要作用。希望通过这次研讨,进一步加强光明日报与国防大学的联系与合作,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共同努力。国防大学副政委郭俊波围绕“全民国家安全意识事关富国强军战略目标的实现”发表看法。他指出,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实际上是在打造国防软实力。要把培育全民国防意识融入于推进富国强军统一的历史进程,在全社会形成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的生动局面。他强调,国防大学要把“军队发展与民族兴衰”纳入科研教学环节,进一步深入研究,拿出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