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10月17日 星期一

    韶山、井冈山、延安改造工程竣工运行

    红色圣地焕发新光彩

    《 光明日报 》( 2011年10月17日   10 版)

        这是一部恢弘的红色经典,这是一座耸立在人民心中的丰碑。

        这样的话语,将永远镌刻在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一号工程”建设的史册上。2004年中央启动“一号工程”,韶山、井冈山、延安三大革命老区的改造和建设便火速开展。“一号工程”竣工运行以来,给韶山、井冈山、延安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每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都是一部生动的教科书,韶山、井冈山、延安是中华民族革命历程的浓缩。因此,“一号工程”选择以基于原貌的改造方式,对爱国主义教育进行反思和审视,让经典焕发新光彩。

        作为韶山核心景区的毛泽东广场,是海内外游客缅怀毛泽东同志的主要场所,也是游客参观游览的集散地。改建后的毛泽东广场顺应韶山冲地势,形成韶峰—太公山—铜像的远、中、近背景层次。随着“一号工程”的落成,韶山承办了一系列大型红色主题活动,使韶山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大大提高,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这是一尊崭新的雕塑:一团耀眼的火焰,定格在八角楼的老式油灯上面。油灯下方刻有遒劲有力的大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是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新馆的展厅一景,而新馆也是“一号工程”中重点改造项目。广州游客冯桂锋多次前来旅游,他说:“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与世界之最的建筑物相比,面积、高度不算宏大雄伟,但却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反反复复的探访,是什么驱动我们这些后人对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流连忘返而又不断沉思?现在我终于明白了,这种力量和引擎就是共产主义的信念,就是永远的‘井冈山精神’。”

        延安革命纪念馆新馆别出心裁,注重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通过讲解人员讲授与文物相关的鲜为人知的故事,使文物由“静”变“活”,让革命文物的教育意义更加震撼、更加感人。纪念馆还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共建活动,与几十个单位开展“共建教育基地”活动,并建立了长期的教学联系。馆长张建儒说:“延安革命纪念馆新馆总面积近3万平方米,总投资5亿多元,现在已成为了全国人民来延安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必选地。”

        文化需要创新,而红色工程的创新需要忠于历史,在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改造和审视中,准确地把握创新和历史关系的这种方法论,永远不会过时。

        旅游产业是一个综合性产业,可以带动29个相关行业的发展。在革命老区,红色旅游是经济发展的“王牌”,“一号工程”也义不容辞地承担着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群众生活水平的责任,韶山、井冈山、延安“一号工程”的改造和建设,也凸显了这种社会担当。

        在旅游人气上:在2008年底“一号工程”主体项目竣工后,来韶山的游客急剧增多,由2008年的300万人次增加到2010年的650万人次,2010年实现旅游收入15亿元,较2008年增长130%;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新馆的建成运行为红色旅游增添了醒目的亮点,2010年,井冈山接待游客45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3.2亿元。今年国庆长假期间井冈山接待游客3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8亿余元,同比增长均在70%以上;自2009年8月延安革命纪念馆新馆正式对外开放以来,该馆两年来已累计接待游客700多万人次,其中今年1-9月接待游客280多万人次。

        本报记者 胡晓军 杨永林 张哲浩 唐湘岳 本报通讯员 张 留 杨 博 左媛媛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