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10月16日 星期日

    文化体制改革的示范者和引领者

    北京打造影响世界的“文化航母”

    《 光明日报 》( 2011年10月16日   05 版)

        本报北京10月15日电(记者张景华、杜弋鹏)日前,北京京剧院的“唱响之旅”在北京大学鸣鼓开锣,场场爆满。北京京剧院院长李恩杰表示:“我们针对大学生的需求,精心安排了由名角联袂演绎的《锁麟囊》、《龙凤呈祥》、《赵氏孤儿》等12出经典大戏,将京剧艺术最美的一面展现给年轻的观众。”

        据悉,“唱响之旅”将在世界50个城市进行200场演出。

        京剧演出的红火,受益于北京文化体制改革带来的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十一五”期间,北京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文化生产力,一批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的精品力作纷纷亮相,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猛,成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的示范者和引领者。 

        “不改革无以成事”,“早改革早主动”;“扶持一批、改制一批、重组一批、剥离一批”;“成熟一个推进一个”。以发展为主题,成为北京文化体制改革的共识。一方面抓公共文化服务,让改革成果惠及百姓;一方面抓文化创意产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积极推动文艺、出版、广播、电视、电影、文博等事业的整合与发展,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培育出一批新型文化市场主体。

        拥有15家企事业单位的北京演艺集团,其属下北京儿童艺术剧院、北京歌剧舞剧院、中国木偶艺术剧团和中国杂技团转企改制后,实现了经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2010年,四家改制院团全年演出4753场,总收入2.165亿元,营业收入1.3亿元,比改制前增加了两倍多,国内演出观众超过320万人次。

        “十一五”期间,北京出品电影1000多部,电视剧266部8380集,文艺院团新创剧目70多部,出版图书14万种,一大批优秀文艺作品在茅盾文学奖、电影“华表奖”、电视剧“飞天奖”中屡获殊荣。

        在文化建设投入方面,“十一五”期间,北京市财政文化事业投入36.6亿元,年均增幅20.8%,并设立专项资金25亿元用于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扶持近600项文化项目,组织认定了30个市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聚集文化企业8000余家,实现了行业、区县的“双覆盖”。798艺术区、CBD国际传媒产业集聚区、中关村软件园等已具有世界影响力。

        同时北京大力推动文化产业集团化建设,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打造“首都文化航母”,先后组建了北京日报报业集团、北京出版集团、北京广播电视台等,实施文化精品工程,打造首都文化品牌,北京国际音乐节、北京新年音乐会、北京国际戏剧季、北京国际电影季、“相约北京”等已成为首都标志性的文化活动,大大提升了首都文化的传播力和国际影响力。

        2011年,北京歌华有线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保利文化集团、完美世界(北京)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北京畅游时代数码技术有限公司、汉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跻身全国“文化企业30强”。

        北京市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北京将以世界城市建设为契机,构建文化创新、科技创新的双轮驱动格局,实施“1+6”政策,发挥北京作为中国文化中心的示范作用,推动体制创新、政策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理论研究创新,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十二五”时期全力建设具有重大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中心和有全球影响力的文化创新中心。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