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10月16日 星期日

    体育改变人生轨迹

    ——第八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采访手记之三

    《 光明日报 》( 2011年10月16日   05 版)
    10月12日,来自浙江一队的杜剑平以58.19秒获得男子50米蛙泳首枚金牌,并打破全国纪录。吴煌/CFP

        参加残运会游泳比赛的选手们在泳池中的姿态各自不尽相同,即便如此,杜剑平也非常容易辨认,他独特的泳姿总能吸引所有人的目光——单手在泳池中犁开漂亮的水线,就像一条箭鱼向前飞驰。

        除了招牌式的“剑平式”泳姿,他的身份也足够引起大家的关注:3年前,他为中国残奥会代表团获得了北京残奥会首枚金牌;这次在绍兴,他又为浙江残运会代表团获得了第八届残运会的首枚金牌。

        杜剑平1983年出生在浙江金华一个贫穷的农村家庭,5个月时患上了脑炎,导致全身瘫痪,只有右臂能活动。

        杜剑平说,他仍记得,小时候,母亲把他放在自行车前车兜,后车座上放着手工品去集市卖。到集市必须得过一条河,母亲只好先抱着他过河。过河后怕他被别人偷走,就把他藏在一条石缝中,然后又回去把自行车和手工品分次带过河来。等他们终于赶到集市时,已经过午退集了。杜剑平说,他至今还记得那时母亲身无分文、绝望地嚎啕大哭的模样……

        十一年的体育训练经历彻底改变了杜剑平的人生轨迹。

        2000年,杜剑平被选入浙江省残疾人游泳队。“刚来省游泳队训练时,杜剑平特别瘦小,除了能够漂浮在水面上,不会任何的游泳姿势。”杜剑平的教练尹桂芬介绍说,“那时他就是一块原始材料,因为经常坐在轮椅上,只有右臂可以活动,他还饱受痔疮、网球肘等的折磨,我怕大强度的训练他身体受不了,有时候会特地关照他减少运动量,但他从来不给自己搞特殊。”尹桂芬教练说,特别能吃苦,这就是杜剑平成功的秘诀。

        “我是苦过来的,知道生活的艰辛,出人头地要靠自己才能不辜负母亲的爱。”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而他为自己选择的出人头地的道路在别人看来是那样的不可思议——游泳。不过最终,他完成了这个“不可能的任务”。

        几年下来,他已是享誉全国的残疾人明星,从全国残运会冠军,再到远南残疾人运动会冠军,再到北京残奥会冠军以及广州亚残会冠军,到底获得了多少块金牌,他都有些记不太清楚了。

        如今,杜剑平已经结婚,孩子也快两岁了。获得金牌后,他第一时间就给妻子打电话报喜,言语中透露着甜蜜。作为严师挚友的尹桂芬也替他高兴:“杜剑平经常和我分享他家里的开心事。”

        杜剑平说,他能有今天的幸福,是游泳改变了他的人生:“游泳对身体康复帮助挺大,另外,也让我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事实上,杜剑平只是全国众多从事体育事业的残疾人当中的一分子,像他这样,凭借着自身顽强努力,再加上身后无数个关心爱护他们的人,重新树立起人生目标、改变人生轨迹并获得成功的残疾人运动员数不胜数。

        在这个庞大的群体当中,有人成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青年五四杰出贡献奖章”的获得者,还有人成为著名艺术家、企业家。武云虎、孙长亭、王冬人、赵继红、郑培峰、边建欣……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残疾人运动员,代表的是一个群体,在他们周围,有着更多的依靠的人们。他们通过残疾人体育事业这个舞台,在实现自身梦想和价值的同时,让世人看到,残疾人不是不能,如果有机会,他们能做任何事。

        (本报绍兴10月14日电 本报记者 王 东)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