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10月14日 星期五

    文艺观潮

    国产电视剧:现实主义的坚守和突围

    作者:薛晋文 《光明日报》( 2011年10月14日 16版)
    电视剧《解放》剧照
    电视剧《中国远征军》剧照
    电视剧《毛岸英》剧照

        近两年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在回归中悄然崛起,面向现实、讲述生活、回应诉求、寄托情感和思索社会人生的现实主义题材剧正逐渐成为中国电视剧创作的主流景观。

        “史诗性”电视剧的大量涌现让人印象深刻

        史诗性电视剧通常将一定时空跨度的具有代表性的重要历史事件作为选材对象,立足于此去塑造将普遍性与具体性相统一的典型人物,取材的历史生活与塑造的人物形象能够负载特定的民族精神与文化心理。同时,它在审美理想上偏重于现实主义,在风格方面偏好悲剧与崇高之美,在气韵上宏远深邃、阔大恢弘。《解放》即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该剧以三年解放战争为历史背景,以50集的鸿篇巨制全景式地再现了一场北起白山黑水、南到天涯海角的伟大人民战争,演绎了国共两大阵营在军事、政治、经济、统战等各个领域的全面较量。《沂蒙》、《解放大西南》、《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国远征军》、《保卫延安》、《新安家族》、《大秦帝国》等作品亦具有鲜明的史诗性意味,它们植根于民族革命与社会变迁的广阔视野中去观照历史演变的共同规律,本质上是对中国社会历史的总结,借助民族性和当代性的对话与交融,用艺术的方式精准把握了历史的命脉与精髓。

        以史诗性电视剧领跑的庞大的长篇电视剧阵容,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中国电视剧已经进入了大剧或大片的制作时代,以大历史、大投资、大主题、大明星、大篇幅等为标志特征的创作潮流不仅获得了广告商和投资方的青睐,而且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电视剧创作的艺术品质,刺激并促使中国电视剧从粗制滥造的低端制作向精益求精的高端艺术生产不断跃进和攀登。

        人物形象的塑造在精耕细作中深入人心

        优秀的电视剧艺术不仅能够揭示人性,而且在故事和情节的铺展中还可以用符合生活逻辑和事理逻辑的立体人物形象让观众如痴如醉、心悦诚服。近两年优秀电视剧中的人物形象不仅具有鲜明性、丰富性,而且还具有坚定性。比如,《媳妇的美好时代》中的男女主人公余味和毛豆豆就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面对日常生活的粗粝和曲折,他们始终保持善良和乐观的心态,用独立自主意识和智慧机敏的生存哲学笑对人生的波澜和酸楚,从两人的性格褶皱中我们记住了80后人性深处蕴藏的积极而乐观的生活观和伦理观,可以说没有鲜明的人物形象就没有该剧的轰动效应。《毛岸英》的创作者将毛岸英置于伟人之子、大地之子与时代骄子的多重身份中去塑造他的性格特征与人格魅力,让他的形象熔铸了热情奔放、坚持真理、嫉恶如仇、吃苦耐劳和果敢坚毅等诸多中华民族的美好品质,但这些性格特征并不是在教条般的灌输中告诉观众的,而是通过他的行动和抉择,通过他与外部逆境的抗争,通过他的以身报国,通过他为父亲洗脚、为老百姓送鞋、为妻子梳头等丰富细节呈现出来,在人物性格的动态发展中,一位携带着泥土气息和时代气息的平民英雄向我们缓缓走来。《大秦帝国》中主人公商鞅的性格具有无比的坚定性,他一切从自己的改革境遇与价值取向出发,即使面对严刑酷法和身败名裂的危险,他生命的价值质点也没有改变,正因如此商鞅这一艺术形象本身构成了一个岿然不动且生气灌注的艺术世界,虽千载之下犹让人仰慕思念无尽。

        在直面现实诉求中彰显了电视剧艺术的审美力量

        中国文艺历来就有“直笔精神”和“文以载道”的担当传统,只是当今近乎极端的大众文化和消费文化浪潮,让现实主义精神倍感孤独和落寞。我们常说,艺术是时代和民族之子,也就是说艺术理当效忠于时代和社会发展,这就要求创作者既要立足于客观现实、忠实于现实生活,不绕开现实和回避矛盾,更要求创作者具有直面现实的勇气、揭露现实的锐气和重建现实的胆气。

        能够呼应和正视时代诉求是近两年电视剧创作的又一大亮点,《医者仁心》、《我的青春谁做主》、《兵峰》、《幸福来敲门》、《春暖南粤》、《家常菜》、《老大的幸福》、《张小五的春天》等都是立足现实、面向生活,思索人生的典范之作。《医者仁心》反映的内容在我们这个时代人人都无法回避,而且医患关系、医生的职业信仰、道德操守是当下极为敏感的话题,但该剧不护短、不掩丑,将以仁华医院为代表的在当今医疗界普遍存在的管理问题、技术主义崇拜问题、金钱蚕食医德问题一一揭露出来,剧中艺术思考的触角既深入了医生的灵魂深处,也拷问着当代每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幸福来敲门》和《老大的幸福》两部剧让人回味的东西实在太多,它们引导观众思考真正的人生价值到底是什么?真正的人生财富是什么?人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等存在层面的重大问题,也许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困惑和苦恼,而幸福感的稀薄和缺失就是当代人绕不开的精神磨难,两部作品之所以感人至深,正是在于抓住了当代人的精神敏感区和情感脆弱点,帮助观众厘清精神世界的混乱秩序,寻找和挖掘人生的真谛。《兵峰》和《春暖南粤》之所以在观众中反响强烈,源于它们紧紧抓住了当代人理想缺失与信仰混沌的精神盲区,我们从边防战士孤独的守望中看出了信仰的力量和坚守的价值,从乡长陈伟华身上看到了基层干部服务人民的真诚信仰与无限忠诚。更为重要的是,这样的电视剧在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和谐共振中彰显了艺术针砭时弊、警醒现实和干预现实的巨大力量。

        电视剧艺术具有强大的传播力和感染力,当仁不让地担当着引导社会和教育人民的重要使命。这就要求作为通俗艺术的电视剧今后不仅要在大众化方面发挥优势作用,而且必须在严肃的思想性方面有所责任和担当,必须在化人与化世、入眼和入心、责任与自由等艺术创作的根本层面做出应有的表率作用。

        (作者为太原师范学院副教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