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10月14日 星期五

    “走转改”的意义是多方面的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10月14日 15版)

        ●新闻人要定位好“我是谁”

        李舒:今天世情、国情、党情发生变化,宣传思想文化的内涵、形式和任务也发生了变化,但是不管怎样变,为人民服务的方向和代表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原则是不能变的,这也是新闻人、新闻媒体的本质所在,也是新闻教育的本质所在,更是新闻教育要坚持的价值观所在。

        颜晓峰:新闻从哪里来?新闻工作为谁服务?新闻工作者以谁为师?是在“走转改”中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键问题。

        新闻从实践中来。新闻作为认识一种形式和成果,其来源只能是实践,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即使信息时代新闻来源、渠道众多表达样式多样,获取新闻信息快捷便利,社会实践仍然是新闻的真正来源。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国家的主人、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无论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怎样发生深刻的变化,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不会变化,他们作为新闻主体的地位不能动摇,新闻从实践中来,就要坚持新闻从群众中来,深入群众就是深入新闻富矿。

        新闻工作为群众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唯物史观的根本要求,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的价值导向,把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新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指引评价检验新闻工作的最高标准。当前我国社会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群众中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困难和疾苦,新闻工作更加需要为密切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作出自己的努力和贡献,大力提高服务人民意识,拓展为人民服务的方式,增强服务人民的效果。

        ●报纸不可专谈空洞的大道理

        雷跃捷:当前开展“走转改”活动是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生动形象的阐释,既保持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精髓,又将其赋予鲜明的时代特色。

        毛泽东主张报纸要根据事实说话,不可专谈空洞的大道理。他当年给延安《解放日报》题词,深入群众,就是“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思想源头。在延安整风运动中,毛泽东亲自指导延安解放日报整风运动,指出《解放日报》应把主要注意力放在中国抗战、我党活动和根据地建设上面,要反映群众的活动,充实下层消息。新闻工作者必须下苦工夫学习人民群众的语言,必须用通俗的语言解释,多刊载一些生动的文字,切忌死板、老套,令人看不懂,没味道,不起劲。

        ●“走转改”要真正解决民生问题

        涂光晋:在今天,媒体首先应该关注民生,在此基础上反映民情、表达民意、理顺民气,最后实现提升民智。

        郎劲松:如何通过“走转改”带动党风、政风改变?领导干部下基层破解了一些难题,直接带动新闻报道的突破。领导下基层,把政策带下去,反映群众呼声,解决民生问题,这才是“走转改”真正要获得的意义和价值。

        ●“转作风”包含了媒体创新

        张颐武:在新媒体时代,更需要提高记者的新闻操守,做一个有价值观的新闻媒体和新闻人,在认识中国的过程中,反映中国的环境和状况。其实,作风的转变包含了媒体在应对新媒体挑战时的不断创新。“转作风”就是让新闻工作者有一个对社会新的承诺,做新闻不是炒作一件事情,起一个哄,搞一个八卦就完了,而是要提供新的状况、观察角度和思考方向,对于媒介的发展来说有着重大的意义。

        ●“走基层”对80后、90后新闻人更有必要

        韩庆祥:今天,媒体对人的成长影响很大。教育是一方面,媒体也非常重要,对于80后、90后,媒体作用和影响尤其大。“走转改”就是引导,如果不引导的话,跟着感觉走,潇洒走一回,过把瘾就死,玩个心跳,这些观念对心灵不大成熟的人负面作用是比较大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对每个记者有很重要的价值观的要求,心中装着人民,以人为本,就必须引导人们超越物化生存,引导每一个人凭本事吃饭、立足,做老实人,办老实事,不偷奸耍滑,这样的成长环境就会更健康。

        张颐武:在互联网时代,第一线记者往往是非常年轻化的,现在好多都是80后,将来很快有90后。90后马上要大学毕业了,就要进入媒体了,他们的文风和状况是这个社会高度关切的,这些人将来进入到新闻媒体怎样承担新闻工作者的责任,怎样承前启后,创造出中国新闻的未来,这是很大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走转改”是尝试不断和新时代对话、保持传统媒体活力和生命力的很好路径。让传统的媒体有这样的责任,对整个社会有很大的帮助。

        ●解决媒体伦理操守的新路径 

        张颐武:英国《世界新闻报》事件以来,媒体暴露了新闻伦理、职业操守等一系列的困境。因为竞争太激烈,新媒体的挑战太大,传统媒体在转型中既面临财务上的困难,又面临新媒体的冲击。《世界新闻报》事件集中凸显媒体伦理困境,一方面八卦新闻多,窃听丑闻不断,媒体伦理观面临挑战;另一方面,新闻媒体和互联网之间产生结构冲击。如何找到一个新的路径,中国媒体人作出了新的努力。各个地方都在讨论中国模式、中国方式、中国路径,“走转改”是应对今天新闻变局和发展格局的中国式解决方案。

        ●期待“走转改”带来新资讯、新形式、新机制、新体制

        郎劲松:关于“走转改”我有四点思考:一是如何以“走转改”带动新闻改革,如何在内容与形式上让媒体通过“走转改”活动,带来新资讯和新形式。二是通过“走转改”如何带动传媒改革,包括媒体机制、体制改革。三是强调传媒中新闻的重要性。这些年来,传媒中的商业文化氛围太浓了,特别是在电视台,新闻文化不是很主流了,因为带不来收视率。四是在管理方式上。主要版面、主要的报道形式应发生更多的变化、进行更多的改革。

        ●希望“走转改”带来新闻教育的改变

        李舒:新闻教育作为思想领域重要的一环,也必须在价值层面做出思考,并且对“走转改”活动做出响应。在今天,新闻教育导向,也必须发生转变。

        郎劲松:学校对新闻专业学生的教育基本上还是书本式的,条条框框多,虽然学生有一些实践,但是实践时间不长,有的实践过程缺少老师指点,有些实践效果不很明显。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体会到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了解职业操守,锻炼他们实战的技能,我想这是我们在给学生授课过程当中要同时兼顾的。我相信一句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人无数,大师点悟,这对人才成长特别重要。

        2008年汶川大地震第三天,我就带着五个硕士生到了四川都江堰,让他们在那儿做了三天公益服务和志愿者,这几个学生现在都在我们国家的主流媒体工作,这段经历对他们影响特别大。让学生在学习阶段体察社会民情,了解民情,在新闻采写的路上,告诉他们用什么样的方式才能得到最一线、最真实、最有现场的新闻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教风、人才培养、教育体制等方面应该做一些深入的探索。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