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10月12日 星期三

    构建优良县域舆论场

    作者:江志斌 《光明日报》( 2011年10月12日 11版)

        县域舆论场是指以县域为空间范围的特定舆论传播环境,它形成于地方媒体、信息网络、人际交流、行为意识等的共同作用,它既是舆论产生、发散、交流与合流的结合点,又是整个政治舆论场、社会舆论场的缩影。我国的县级作为行政区划中功能完备的综合性政治经济体和国民经济的重要细胞,直接面对发展和稳定的双重压力。特别是当改革进入攻坚阶段时,各类社会矛盾集中显现,众说纷纭的社会舆论亟待引导和把握,更需要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在县域内形成积极向上的“场”效应,调动和激发一切积极因素,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县域舆论场有其自身特点。具体来讲,县域舆论场主要有两种形成模式:一是以传统媒体包括县域媒体为发端,报道某个事件,引起受众关注和讨论,形成舆论场域;二是因为地方党委政府作出重大决策或县域内发生重大事件,产生重大影响,引起社会群体和新闻媒体参与热议,形成舆论场域。县域舆论场的互动影响有三个渠道:一是官方媒体发布权威信息,通过电视、报纸和基层宣传骨干覆盖县域;二是通过新兴信息平台包括手机、短信、网络等扩散,速度更快,影响范围更广;三是人际交流和关系网传播,主要集中于特定利益群体,受众既是接收者也是传播者,容易形成“群落”。县域因为地理区位、历史文化、开放程度不同,形成了特有的地方文化,在舆论受众的“心理场”和“社会场”的作用下,构成了一个趋向同振共鸣的小环境。县域舆论场也直接反映出一个地方的意识主流、社会风气和改革开放形象。

        构建优良县域舆论场就是打造县域优良软环境,其关键在于不断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舆论调控和正面引导机制。笔者认为,应着力抓好四个方面:

        健全舆情信息网络,掌握舆论关注

        做好舆情信息收集是及时了解社会舆论和思想动态,争取舆论引导主动权,构建良好舆论场的前提。一方面,要建立完善多级舆情信息网络。即重视舆情信息员队伍建设,构建由宣传部门、信访部门、群团组织、新闻媒体、镇乡街道舆情直报点、村社信息员组成,县乡村“三级”纵向到底,县直机关单位和行业系统横向到边的與情采集网络。在设计上要考虑减少舆情传递层级,加快建设直报网,确保主管部门第一时间掌握各阶层群众的舆论动态。另一方面,要实现信息资源的高度整合。即建立专门的舆情信息收集和分析机构,整合各方面、各层次的舆情信息,捕捉和分析出带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指导新闻“喉舌”发出正面信号。特别要把握好网络时代的舆论引导规律,完善舆情分级查筛监控机制,构建科学引导、依法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管理机制,确保及时、准确、全面掌控和引导舆论发展走向。

        建立分析研判机制,重视舆情辅政

        县域舆论场汇集民生百态,只有对纷繁复杂的舆情进行深度分析,才能抓住问题实质,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和推动工作的新方法。要有专班专人对舆论反映情况进行核实,对舆论走向正确判断,对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客观、全面评估。特别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可能诱发危机的事件,要制定详尽的判断标准和预警方案。各级各部门应建立相应的舆情信息互通会商制度,采取日通报、周研判、月分析和重大事件专题会商等形式,及时对舆情信息进行研判处置。同时,分析舆情是一种深度的民意调查,要注重结果运用,充分发挥舆情辅政的作用。要完善现有目标考核体系,有效运用舆情分析和民意调查结果,把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的重要标准。要完善决策风险评估机制,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决策前做好民意调查,推进中关注舆情动态,适时调整策略,真正把事情办到群众的心坎上,最大限度规避决策风险。

        完善公众沟通机制,及时回应焦点

        县域舆论场共振频率高,新闻事件传播速度快,一旦舆论热点产生,人们必然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与事件有关的信息,如果没有及时正面的回应,各种谣传和杂音就会混淆视听,如果再被媒体和网络炒作,就可能迅速在更大范围产生舆论震荡,造成负面效应。只有有效实现政府与公众的对话和沟通,及时准确报道事件真相和动态,客观全面地报道处置措施和进展,才能掌握舆论主动权。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新闻传播的“首因效应”。通过报刊、电视、政府网站等主流媒体,及时告知公众重要动态和工作进展,提高工作透明度,增强公众信任感。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让干部群众面对面。通过完善领导接访、干部下访、决策听政、民主评议等制度,通过公开信箱、公众论坛等建立网络对话平台,让群众意见能够通过正当渠道表达,提出的问题得到及时的回应。同时,和群众沟通要讲方法,干部首先要放下架子,善于倾听来自基层和民间的声音;要耐心细致,把事情讲清楚,拿出解决问题的诚意;要严格依纪依法办事,一言一行不出格,维护政府整体形象。

        加强宣传思想工作,引领良好社会风气

        县域舆论场充斥不同利益群体的舆论和声音,要使主流观点在与其他各种观点的交锋碰撞中主导舆论,就必须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牢牢把握舆论主导权。要善于运用新闻媒体的力量,围绕群众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或突发事件,及时表明党和政府的立场和态度,在关键时刻、重大问题上牢牢掌握话语权。尤其要适应当前“网络问政”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建设高素质的网评员队伍,通过有说服力的言论发出积极信号,正确引导网民。(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