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10月12日 星期三

    经典音乐剧《妈妈咪呀!》冲击波(上)

    脱胎换骨的中文版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10月12日 05版)
    2011年9月5日,北京,中文版的音乐剧《妈妈咪呀!》演出现场。CFP

        全球经典音乐剧《妈妈咪呀!》的第14个版本——中文版,正在北京激情上演,从上海到北京连续演出三个月,10月11日,迎来第100场演出,票房收入逾4500万元,购票观众超过13万人次。

        华灯初上,北京世纪剧院笼罩在一片温馨的蓝色灯光下:这片洋溢着异域风情的蓝色,仿佛要把观众带入浪漫的希腊小岛,烘托出剧中明快奔放的阳光气息。135分钟的演出时间里,动人心弦的故事和精彩的表演,使全场观众的笑声、掌声和欢呼声始终不绝于耳,谢幕演出时台下所有的观众都从座位上站起来,跟随着舞台上的节奏一起拍手、合唱、欢呼长达十几分钟。《妈妈咪呀!》中文版既同步呈现了具有国际水准的音乐剧,也全面展示了文化体制改革的丰硕成果。

        三方组合的“母体”

        《妈妈咪呀!》讲述了“三个爸爸”的故事,而《妈妈咪呀!》中文版的成功却脱胎于“三个妈妈”的远见——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和韩国最大的娱乐企业希杰集团。三家公司看上去并没有太多的业务关联,但共同的市场把他们联系在一起,共同组建了亚洲联创(上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抢滩中国音乐剧市场。

        三家公司借鉴加拿大太阳剧团、日本四季剧团等的成功经验,致力于世界经典音乐剧中文版制作和中国原创音乐剧创作两大战略核心业务,打造中国的大型骨干演艺企业。亚洲联创公司虽有韩国投资方,但中方两大股东拥有80%的股权,是中方绝对控股的国际音乐剧制作企业。

        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董事长张宇说,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拥有全球演出业务资源、丰富的国内外演出市场渠道和经验、票务网络系统和演出院线;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拥有覆盖全国的全方位优质媒体资源和诸多制作国内外大型项目的成功案例;韩国希杰集团则拥有成熟的国际文化产业经验。

        三家企业集团在音乐剧领域以资本为纽带的紧密合作,不仅放大了各自既有优势,更是一次文化资源跨区域、跨领域、跨国度整合的改革创新,一个充满潜力的中国音乐剧产业集团雏形初现端倪。

        经典音乐剧的新生

        文化体制改革的“混血儿”亚洲联创公司,按纯商业运作,独立核算成本,就算几家股东的客人要去看节目都得买票,进行成本核算。

        虽只是个刚成立的新公司,亚洲联创公司却在制作第一个项目《妈妈咪呀!》中文版的过程中,经历了“大考”,经受了一场“脱胎换骨”的洗礼。

        亚洲联创公司总经理田元说,从拿到全球华语地区独家版权授权开始,从制作、品质控制、培训、排演到首演、营销、品牌延伸产品等演艺产业链的所有关键环节,都由中方团队直接掌控。“亚洲联创整个团队学到一整套的演艺产品运作方法,系统性培养音乐剧演员、舞台技术和管理运营团队,获益不浅,终身受用。”

        亚洲联创以改革创新思路建立起全新的人才要素重组配置和剧组制聘任用人机制。没有采取“养团养人”的传统方式,而是以改革精神和国际化模式,面向全国招聘演员和专业人才,创造灵活高效的剧目合同制聘用模式,不唯名气、不唯职称、不唯名团名校背景,不拘一格遴选最合适的角色,集东西南北未名英才于一戏。剧中饰演主角女儿苏菲和建筑师山姆的两位演员,以及举足轻重的舞台总监,都是自台北远道应聘而来。

        前景广阔的未来

        “音乐剧是演艺产业发展的一个制高点,在日本和韩国,音乐剧的收入占整个演艺市场份额的60%以上。”亚洲联创副总经理王琛介绍说,音乐剧的灵魂是创意,三个特点使它能成为“产业”:一是规模化,《猫》演了20年,《妈妈咪呀!》从1999年开始到现在,12年间创造了150亿元人民币的票房奇迹;二是标准化,可复制,不像音乐会,完全靠明星个人的魅力,一年演不了几场;三是综合娱乐,有唱有跳,还有表演和戏剧的元素。目前,世界上最经典的、能长期产业化的音乐剧屈指可数,只有《猫》、《歌剧魅影》、《妈妈咪呀!》、《西贡小姐》、《悲惨世界》5部。

        中国的音乐剧产业从市场意义来讲还接近一片空白,未来的成长空间很大。据悉,《妈妈咪呀!》中文版今年在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大城市上演,明年将去购买力强的二线城市演出,还会把市场拓展到港澳台地区,并创造条件争取在北京、上海率先实现常年驻演。

        《妈妈咪呀!》中文版在上海和北京演出取得成功,亚洲联创更雄心勃勃。“引进只是一个描红临摹的过程,最终是要有原创的中国音乐剧,形成百老汇式的中国音乐剧剧场集群区域,切实增强中国文化企业在音乐剧这一国际演艺领域主流、市场份额巨大的产业形态中的竞争力和话语权。”张宇看到了中国音乐剧前景广阔的未来。

        (本报记者 张玉玲)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