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10月11日 星期二

    红色旅游:革命老区插上腾飞翅膀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10月11日 10版)

        本报北京10月10日电 记者王小润日前从国家旅游局获悉,自2004年开展红色旅游以来,全国红色旅游发展持续升温,蓬勃兴旺,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动力引擎。在刚刚过去的国庆七天长假中,井冈山接待游客36.55万人次,同比增长90.97%;“红都”瑞金共接待游客11.23万人次,同比增长33.05%;遵义共接待游客73.78万人次,同比增长23.76%。

        要致富先修路

        全国红色旅游办公室提供的数据表明,2004年以来,全国建成红色旅游公路项目127个,建设里程3418公里,其中二级以上公路里程1453公里;先后完成百色、井冈山、淮安等多个重点红色旅游机场的新建、改扩建工程,组织开通延安、井冈山、南昌等红色旅游航线;123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中有106个开通了铁路线路并建设了客运停靠站。交通条件的改善,使红色旅游日益火爆,并且带动了住宿、餐饮及土特产品的繁荣,为革命老区的发展插上了飞翔的翅膀。

        延安、井冈山、瑞金、临沂等这些昔日的革命摇篮,烽火战场,如今游人如织,各业兴旺。今天,以“红色旅游”为龙头的旅游产业的发展逐步促进了当地经济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推动了农业、工业、林业和旅游业的有机结合。6年来,全国红色旅游累计接待游客超过13亿人次,累计综合收入超过7000亿元,红色旅游直接就业人数达到90余万人,间接就业人数达到370余万人,红色旅游产业化水平和规模日益提升。

        告别“靠山吃山”,迈向深加工时代

        红色旅游的快速发展,大量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进入,改善了当地基础设施条件,改变了老区“靠山吃山”的思想观念,使老区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了由“救济型”向“开发型”的转变。他们依托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大力开发旅游纪念品和农副产品深加工,积极发展“农家乐”,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和老区群众脱贫致富,也为当地经济培育了新的增长点。井冈山菖蒲古村吴建中创办了村里第一家农家乐,老吴的农家乐持续火爆,近两年每年营业收入近100万元,实现毛利60万元。这样的致富例子在井冈山比比皆是,景区周边的农民大多成了从事旅游食品、副食品、旅游商品、用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的专业户。2010年,井冈山以红色旅游为主的旅游产业综合收入达到30.24亿元,对财政的贡献率超过64%。

        拉动服务业发展,红区旧貌换新颜

        旅游业拉动了农副产品和工艺品加工业的发展,涌现出了一大批以果类、枣类、豆类等为主要加工原料的旅游商品,以及腰鼓、剪纸、布堆画、农民画、面花等旅游纪念品;旅游业还促使商业、交通、餐饮、邮政、电信、金融等服务业迅速发展,激活了市场,刺激了消费。在安塞、延川、延长、洛川等县出现了民歌村、农民画村、腰鼓村、布堆画村、剪纸村,许多农民走出昔日封闭落后的村寨,有的当上了服务员、导游员和总经理,有的走出了国门,有的登上高等学府的讲台。临沂的“红嫂”、“沂蒙六姐妹”、“拥军鞋”、“拥军煎饼”等一批特色红色旅游产品得到畅销,依靠拥军鞋发展起来的沂水“布鞋城”有企业近300家,年产布鞋1.8亿双,实现产值7亿多元、利税6000余万元。目前,临沂“红色”品牌的产品已达数百个,涉及上百个门类,扩大了富余劳动力就业,带动了数十万人走上了致富路,全市红色旅游直接、间接从业人员分别达到8.7万人和40余万人。红色旅游不仅全面显现在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和党的建设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而且成为整个旅游业重要组成部分和生力军,成为推进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