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部:
国庆期间去朝阳公园游玩,在东门入口购票时,按照“老规矩”递上6个人的票款30元钱,被售票员生硬地告知“加钱,门票涨价了”。只见原来的门票价格告示牌上新贴一张打印纸,冷冰冰印着四个字“门票10元”,再仔细看看,被售票员扔出的票上写着“2011朝阳国际旅游文化节”。
或许,人们不会在乎5元钱,也不会在节日期间因为门票涨价而扫兴而归。但可细究其公共服务的态度和理念,却值得人深思。
虽然国庆期间,朝阳公园的门票只涨了5元钱,但从原来的5元涨到10元,翻了一倍。如果按门票上显示的数据,共印发40万张,也就多出200万元门票收入。也许有人看来200多万元只是个小数目,但它有违公共资源的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却不是个小问题。公园门票涨价应由谁说了算?
为“国际旅游文化节”买单了,但我们只在东门附近的区域游玩,并没有感受到门票上所写的“国际旅游文化节”的氛围。如果真有参观者对那个“国际旅游文化节”感兴趣,可以专门辟出一个区域,对想进去体验的人收费,而不是把全体参观者的门票都涨价,无疑是让全体游客“被”国际旅游文化节了。
从门票上的发票凭证看,此次“国际旅游文化节”和门票涨价的主导者是“朝阳公园经营开发公司”。其实,通过一些正常的经营开发活动,来维持公园的正常运营无可厚非,比如对婚纱摄影的公司收取费用,提供自行车、电动车、游船等游乐项目。此外,策划一些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生活,吸引消费者参与,只要这些经营活动价格合理、消费者喜欢,就是值得提倡的。但应该注意的是,享受“基本服务”的不能为享受“特别服务”的买单!
尤其值得警惕的是,一些公园场地的会所化倾向。由于公园有水有树,环境优美,在城市的“钢筋水泥”中,显得更加珍贵,不少人就觊觎公园的优势资源,巧立名目将公园的一部分变更为高档会所,或房地产项目,让公共空间变成了少数人享受的“特权”。
“公园”顾名思义就是“公众游览休息的园林”,是公共的乐园和家园。近年来,北京市的许多公园都不收门票,让市民们健身休闲有了好去处,公园免票也成为一项得民心的“民生工程”。节日期间,搭着“国际旅游文化节”的名义,让门票涨一倍,不由得让人想起原来春运期间火车票涨价的事——都是利用节日期间的刚性需求,多收费。春运火车票的价格已回归正常,希望节日期间,公园的门票也不再涨价,让更多的人心情愉快地享受阳光和快乐!
本报记者 张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