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9月22日 星期四

    真知灼见

    构建价值观是关键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09月22日 14版)

        在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发展中,都要体现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避免显形文化与文化内核价值观之间的失衡,这是政协委员们的共识。

        怎么克服文化非理性现象

        “当前国家的文化政策很好,但在具体运作中存在着非理性状况。”中国作协副主席丹增历数当前文化发展中的不良倾向:“太强调艳情化、娱乐化、金钱化、炒作化,文化生态势必紊乱,文化航标势必偏离。”这些现象“会从根本上危及、破坏中国的文化价值和经济社会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他提出的问题,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其实质是要在显形文化建设中有一个正确的文化内核——价值观。

        全国政协常委、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认为,在当前的文化建设中,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在全国人民的心目中,确立起能够自觉而又正确地评判事物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点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凸显出来。

        要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

        李君如在分析这几年的文化现象时指出,有人想通过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来解决某些紊乱的文化现象。但是,中国几千年来形成的传统价值观,既有精华,也有糟粕,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已经受到颠覆性的冲击,要进行科学的区分和批判。其中最大的问题有两个:一是,它是封建纲常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为这样的纲常体系服务的;二是,它同“五四”新文化运动传播的以个性解放为特征的自由、平等、民主相对立。

        与此同时,人们也注意到,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以来,我们提倡的一些涉及价值观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遇到了挑战。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等等,都是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价值观,然而这些以个性为本位的思想意识同传统的以国家和集体为本位的思想意识发生了冲突。

        李君如分析说,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要以工人阶级及其代表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为核心;二要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种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之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三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要求;四要从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史中去研究,要从人民群众最熟悉的话语中去概括。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他提出,有两个提法可以供我们进一步推敲。一个提法是:以人为本,实事求是,改革创新,自强互爱,振兴中华。另一个提法是:民主、科学、创新、和谐、强国。这里所讲的“人”,既是个体的人,又是集体的人即人民群众,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主体。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工人阶级的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

        社会与个体利益双赢

        全国政协常委、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叶小文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问题是,如何使之“融入”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追求,进而深入和内化到个体,成为每个公民的自觉意识和内在追求。他说,“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有助于调和市场经济中的道德“二律背反”,实现利己与利他的对立统一。这个提法的前提是“我为人人”才能“人人为我”,基点是利人与利己的存异求同、对立统一,目标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体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从根本上实现双赢。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