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9月20日 星期二

    不求大而全 贵在专而特

    ——淮阴工学院走特色办学之路

    《 光明日报 》( 2011年09月20日   04 版)

        在前不久进行的一次省级评审中,淮阴工学院始终坚持“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坚定不移走特色办学之路的做法和取得的成绩得到与会专家的高度评价,在参评高校中脱颖而出,在社会各界产生广泛共鸣。中共淮安市委书记刘永忠这样评价,淮阴工学院是淮安的一棵“大树”,一口“深井”,人才培养与地方需求高度吻合,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紧贴产业需求,优化人才培养结构

        江苏是矿产资源相对稀缺的省份,但与化工产业相关的岩盐和凹土资源却储量丰富,淮安更是名副其实的“中国新盐都”和世界“凹土之乡”。盐化工产业是江苏省重点支持产业,也是淮安市重点打造的千亿元产业之一。凹土资源专项发展规划被列入江苏省重点产业发展规划。

        在长期办学过程中,淮阴工学院根据地方特色资源发展需要,不断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学校现有4个化工类相关本科专业,其中,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是该校重点建设的一级学科,生物化工是省重点建设学科。化工类专业已经形成了深厚的办学基础和雄厚的办学实力,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据统计,该类专业每年有近60%的毕业生服务于本地或周边的盐化工和凹土企业,为相关企业发展提供了较好的人才支撑。

        “坚持学科交叉渗透、依托地方特色资源和优势产业、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统一,选准学科发展突破口,努力打造学科优势和特色。”淮阴工学院院长朱汉清教授对该校学科专业发展这样定位。

        坚持特色办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淮阴工学院积极构建“强基础、精专业,突出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努力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

        学校化学工程专业主动邀请地方大中型盐化工和凹土企业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根据企业对该专业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有针对性地增加盐化工和凹土生产与管理知识,使化工专业内涵的职业指向性更加明确。

        学校建立了江苏唯一的盐化工新材料省级工程实验室和全国唯一的凹土资源利用省级重点实验室,以及国家盐化工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省化工工程实践教育示范中心、省盐化工和凹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盐化工分析检测服务中心和6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一批合作平台,形成了完善的、富有特色的多元化盐化工和凹土人才培养基地。

        学校与企业共同构建技能训练、工程实践和创新创业三大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学生在校内进行专业所需的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部分职业技能的训练。在企业进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与训练。通过采取学校与企业、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学生可以在一个企业不同岗位实行轮岗训练,也可以在不同企业进行不同岗位的实践。

        毕业于该校化工专业的校友,现上海万香集团副总经理陈兆刚认为,在校期间的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让他在后来的工作中受益匪浅,为他打下了扎实的从业基础。

        深化校企合作,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深化校企合作,密切政产学研联盟,是淮阴工学院在办学过程中一直坚持不懈的做法。淮安市市长高雪坤多次在不同场合,夸赞该校为地方产业发展作出的贡献,认为是政产学研合作的成功典范。

        学校现已与160余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企联盟,建立了300多个校外实践基地,建有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服务中心。近期,学校还与淮安市清河区签订协议,共建淮安市大学科技园。开展的“百名教授进企业”和“百名博士进百企”活动,对地方经济贡献率在全省同类高校中位于前列。

        近年来,学校为江苏安邦电化有限公司、嘉诚高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苏井神盐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实施生产工艺优化、节能降耗、清洁生产等项目20余项,与企业合作申报国家星火计划项目、省工业支撑项目等各类项目20余项。其中仅为安邦电化实施“乙烯利产品中间体的分析方法及重排过程工艺参数优化”项目一项就为企业增加销售收入2000万元。为企业开发成功的“凹土纸品填料”已经实现产业化,该产品市场容量可达1000万吨/年,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走特色办学之路,让学校声誉鹊起,使学校培养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深受企业追捧。近三年学校总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9.5%以上,位居全省高校前列,学校被评为“江苏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淮阴工学院党委书记章跃教授表示,学校将一如既往地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坚定不移地走特色办学之路,努力在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找准定位,实现价值。

        (本报记者 郑晋鸣 本报通讯员 赵泽虎)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