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9月20日 星期二

    走基层 转作风 改文风

    多一些泥土气 少一些脂粉气

    华 羽 《 光明日报 》( 2011年09月20日   01 版)

        泥土气,是质朴、实在、贴近生活的风格;脂粉气,是矫艳、造作、脱离生活的风格,新闻工作者无论是作风还是文风,都应该追求多一些泥土气,少一些脂粉气。

        曾经,我们的新闻队伍在新闻写作中出现了这样不和谐的音符:在网络上扒新闻,编故事,堆砌起来再主观地分析一通;或者满足于电话采访、邮箱约稿,让采访对象提供新闻通稿交差了事。“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决不能由此推导出“秀才不出门,报道天下事”。有的文章追求吸引眼球,追求新鲜刺激,不惜挖掘隐私,传播似是而非的小道消息,追风跟潮爱用这“体”那“体”;或者,也到了基层,但走马观花、蜻蜓点水、脚不沾泥,看的是先进单位,听的是你好我好大家好,采写出来的稿件千篇一律、“一片大好”,夸的是“形象工程”,做的是“表面文章”。凡此种种,都是“脂粉气”十足,特征是缺乏诚意,粉饰成绩,没有实料,对基层、对百姓缺少感情。

        曾经,有这样一段顺口溜:一等记者炒股票,二等记者拉广告,三等记者会上泡,四等记者傻写稿。这固然是调侃,但也可以看出,以往我们的新闻队伍中的确存在一些不良现象,如:态度不端正,不愿把真心放在“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崇高事业中,不屑把眼光放在真正可以服务人民、成就事业的基层。这样的现象是有害的、危险的。

        要让新闻报道有人看、受欢迎,新闻战线的同志就要怀着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深入基层。不仅“身”入基层,更要“心”入基层,真正走进群众,和群众交心、向群众学习。转变作风,改进文风,用群众的视角去观察问题、用群众的语言去描述生活,让清新文风扑面来,让自己身上多一些泥土的味道,让自己的笔下多一些泥土的芬芳。

        多些“泥土气”,就是要真正心系人民。走进基层,在和老百姓的真心相处中,增进感情,建立起深厚的情谊,才能实实在在地为人民办事情。用手中的笔书写老百姓的真实生存状态,反映老百姓的困惑和需求,替老百姓发出声音,与人民群众一道共同破解难题、凝聚力量,用群众喜爱的形式架起沟通的桥梁。也唯有如此,才会真正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接纳。

        多些“泥土气”,就是要脚踏实地,坦率真诚。不走形式不做样子,把深入基层作为自己的工作常态和永远的职业追求。要有直面现实的勇气,走进老百姓家中、走到田间地头、站到工作第一线去了解民情、了解社情,多走多看多思考。走进百姓的生活看中国,从一个个普通人的故事去思考整个社会的问题,这样的新闻不仅鲜活可感,也更有力度更有价值。

        多些“泥土气”,就是要有吃苦精神和恒心耐心。深入基层,一定要力戒急功近利,要明白我们不是来混资历混形象的,我们是真正来做事的。基层的条件艰苦,更能锤炼耐性,更能祛除我们身上存在的潜伏的脂粉气,让我们经受住环境的考验,在克难奋进中增长服务人民的才干。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