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9月20日 星期二

    光明时评

    “咆哮”是家庭教育的失败

    郭 钦 《 光明日报 》( 2011年09月20日   02 版)

        日前,河南项城一名因自己孩子座位问题大闹校园的官员被免职。都说中国人是最爱孩子的,可在怎么爱的问题上,有人常常犯糊涂,此事件无疑又添了一个现实注解。对这位醉酒驾车闯入校园、咆哮叫骂约1个小时的官员,网友冠以“最牛咆哮哥”的称号,讽刺他是“官不大,威大”。

        权力的咆哮常有,但权力公然为孩子咆哮却不常见。所以,在纠结于权力失范问题的同时,笔者更愿意把“最牛咆哮哥”看做是家庭教育的失败,从这样的咆哮中,分明看见了前几日某名人之子打人事件的影子。

        诚然,这位官员的孩子将来什么样现在还不好说。试想,如果此次事件没有被公开,校方与这位官员达成了某种默契,那在孩子的眼中,这种权力的蛮横就会是达成目的的有效手段,进而会为自己的父亲拥有这种权力而自豪,再进而把这种权力当成自己的某种资源,于是,效仿这种蛮横就会变成一种自然的结果。那时,这位官员的孩子,与现在不断出现的骄横的“官二代”、“富二代”们,不会有什么区别。

        权力也好,名气也罢,都是公众赋予官员和名人的。它们从来也不是官员和名人的私人资源,更不该在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家庭教育中扮演异化的角色。可现在,打人的名人之子和咆哮的官员接连出现,已然表明,在拥有权力、财富或名气的那群人里,有相当一部分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出现了严重偏差。

        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但咆哮的爱实在扭曲得厉害。甚至于,偏狭得只剩下纵容和娇惯。孩子不懂事,父亲却不能装不懂。权力拥有者和名人本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因为借由公众给予的权力和人气,他们不仅应在职业领域有称职的表现,更应在职业之外保持良好的公共形象,为社会提供良好的榜样和示范,而其家人的言行,也是他们公共形象的组成部分,是公众借以判断他们言行是否符合相应规范的重要参照。因此,官员和名人不仅应该严于律己,也须以一种责任心严于约束自己的家人,决不能放纵。

        对孩子而言,生在权力和名利之家也许是种幸运,然而一旦为名利、地位所累,就会影响孩子健全人格的养成,其结果只能是害了孩子。而一些官员、名人在家庭教育方面取得了成功,其成功在于在权力和名利的光环笼罩下坚守自我、不迷失,在于他们愿意花时间和精力,虚心探求家庭教育的奥秘和艺术。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