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9月20日 星期二

    住农家 吃农饭 解农忧

    江苏领导下基层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

    《 光明日报 》( 2011年09月20日   01 版)

        本报南京9月19日电(记者郑晋鸣)今天,江苏省淮安市小岗村的李大爷手捧着一汪清澈的自来水,不停地端详着,“水来得不容易啊,要真心感谢我们的党和政府!”老人说这话时,嘴唇因为激动而不断地抖动着。通水的这一天,对小岗村的村民来说,喜庆的气氛丝毫不逊于过节。孩子们欢呼雀跃,老人们喜上眉梢。“困扰大家五六年的喝水问题得到了解决,我们能不激动吗?”村民刘大妈感慨地说。

        小岗村饮水问题的解决得益于全省正在开展的领导干部下基层“三解三促”活动,即了解民情民意、破解发展难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干群关系融洽、促进基层发展稳定、促进机关作风转变。按照省里统一安排,7月6日,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书记周乃翔来到小岗村“蹲点”,并与村民同吃同住,“你们有什么问题,如实说。”村民回忆说,周书记随身带着小本子,微笑着倾听村民的各种“抱怨”。“干部不能怕矛盾,遇到一个解决一个,这样久了,民心就有了。”从小岗村“蹲点”回来,周乃翔对群众工作有了更深的体会。

        小岗村的变化只是江苏领导下基层见成效的一个缩影。记者采访发现,江苏领导下基层“不走过场、不走形式”,而是实实在在住农家、吃农饭、解农忧,并逐步实现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 

        领导下乡常态化,百姓愿掏心窝话。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领导干部下基层调研的时间每年不少于两个月,其中必须安排5到7天驻点调研,与基层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省委书记罗志军不仅自己带头下乡,而且明确要求省委省政府省级以上领导9月底以前至少要深入基层一次。截至记者发稿时,江苏省委省政府副省级以上领导全部深入基层“蹲点”1次以上。把下基层作为领导干部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已成为江苏领导的共识。“我们还会再来!”这也是领导干部离开基层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领导下乡规范化,深扎基层不虚夸。为了让领导干部真正扎实走进基层,江苏还专门成立了四个督察小组,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对领导干部下基层进行督察,保证领导干部下基层的制度化和规范化。“领导干部来了没有?”“来了,住下没有?”“有没有与大家直接交流?”“都帮你们解决了哪些问题?”……问题直截了当,群众回应普遍满意:100%的农户对领导干部下基层表示欢迎,群众对下基层的成效认可度也高达100%。一位领导从基层回来后,深有感触地这样描述说:“走基层是高尚的行动,我们真正把感情带下去,情况带上来;把身心带下去,‘民声’带上来;思考带下去,思路带上来,只有将这份上下互动持续下来,才能真正知民情、解民忧,解决长期困扰老百姓的一系列难题。”

        领导下乡制度化,优良作风长期抓。江苏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出台的《关于开展领导干部下基层活动的意见》中明文规定,从基层回来的领导干部,要针对在基层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度思考,并提交调研报告,目前已经提交的有50多份。此外,领导干部下基层必须轻车简从,“不事先踩点,不层层陪同,扑下身子与群众打成一片”。

        “通过长期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基层活动,江苏形成了领导干部与群众密切联系的长效机制。”一位参与了走基层活动的领导如是说。随着活动的不断延伸,机关作风和基层工作将取得全新的突破,领导干部下基层的优良作风也将踏实地坚持下去,江苏对此信心坚定。

        采访结束时,记者看着案头的两份文件,一份是江苏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领导干部下基层活动的意见》,另一份是江苏省省级机关工委《关于开展领导干部下基层活动的实施方案》,很是感慨。目前,江苏厅局级以上领导已有90多位下基层“蹲点”,累计带回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1000多件,归类整理后已有300多件基层难题正着手解决。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