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9月20日 星期二

    天翰云章 金石永年

    ——骆芃芃篆刻书法艺术掠影

    《 光明日报 》( 2011年09月20日   09 版)
    书法圆光 释文:和光同尘
    释文:篆刻,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篆刻印章紫砂茶壶邮票
    释文:天长地久
    “天长地久”边款
    释文:卿卿子君
    2009年9月,中国篆刻艺术院在恭王府举行庆祝国庆六十周年篆刻艺术精品展。
    第一届中国寿山石篆刻艺术展以开放式书斋展现经典印章及稀世印材(策划、创意、总体设计人:骆芃芃)。
    骆芃芃为全国首次发行的紫砂茶壶邮票刻制四枚印章并题写说明。
    仁者乐山及边款
    智者乐水及边款
    半日闲及边款
    里仁为美及边款
    书法作品 释文:仁者乐山 智者乐水 仁智者乐业

        为使艺术创作更加贴近广大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全面推动我国艺术创作事业不断深入拓展,进一步弘扬我国传统文化,扩大篆刻艺术的影响力,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协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和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作为支持单位的“天翰云章 金石永年——骆芃芃篆刻书法艺术展”将于2011年9月21日在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与首都篆刻和书法爱好者见面。

        中国艺术研究院作为我国艺术科研领域的最高学府,在艺术创作领域具有优良的传统。1954年,著名国画大师黄宾虹被任命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第一任所长。新世纪以来,艺术创作更成为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科研、艺术创作和艺术教育“三足鼎立”发展格局中的重要一环。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 2006年6月16日,中国艺术研究院成立了中国篆刻艺术院,这是我国第一家以篆刻艺术研究和创作为核心的机构,也是篆刻艺术独立学科建设的唯一的国家级单位,目前拥有篆刻艺术学科建设完备的师资队伍。2007年,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设立了我国第一个篆刻艺术硕士点,并逐年在全国范围内招收篆刻艺术硕士研究生。

        中国篆刻艺术院致力于研究和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中国印学,以挖掘、研究、传承和发展中国篆刻艺术为己任,集艺术创作、艺术科研及文化交流职能于一身。中国篆刻艺术院由西泠印社副社长韩天衡先生担任院长,著名篆刻家、书法家骆芃芃女士担任常务副院长。

        2008年9月,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联合西泠印社,将“中国篆刻艺术”作为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向联合国进行了申报,骆芃芃担任申报项目负责人,主持并组织了有关申报的全部工作。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领导和专家的指导下,经过一年多的努力,2009年9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篆刻艺术”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骆芃芃篆刻书法艺术展”展出的百余件作品,大部分为骆芃芃女士新近创作的篆刻和书法精品,凝聚着作者对艺术创新一以贯之的探索与实践。展览匠心独具地以“中国古代思想宝库”为开篇,镌刻了诸子百家36枚警句印章,以篆刻这一古老而独特的语言书写我国古代辉煌灿烂的思想史。同时,展览还首次将国学精神、国粹艺术、国花牡丹完美结合,并以平面和立体相结合的“印阵”形式,构成篆刻艺术空间全新的展示方式。

        骆芃芃女士同时还兼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篆刻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西泠印社理事、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她的篆刻书法作品曾多次参加全国及国际性书法篆刻展览,获得好评,她也曾多次率代表团出访日本、韩国、新加坡、澳大利亚、马来西亚、意大利、法国,在世界各地举办大型展览和艺术交流活动。骆芃芃女士已出版的个人作品集有《芃芃印拾——骆芃芃印章选》,她还主编和编著了《唐诗三百首世纪珍藏版》、《篆刻基础教程》、《吴昌硕信札》等160余部学术著作。

        本次展览是骆芃芃女士继成功策划并总体设计了2008年连续在中华世纪坛、日本大阪、国家大剧院举办的“金石永寿——第一届寿山石篆刻艺术展”、在北京恭王府举办的“江山多娇——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篆刻艺术精品展·中日篆刻艺术展”之后的又一次成果展示。

        尤为难得的是,本次篆刻艺术展不仅使篆刻和书法爱好者有机会领略到骆芃芃女士的艺术成就,也使观众们从一个侧面了解到中国篆刻艺术院依托于中国艺术研究院雄厚的艺术学科平台,立足本土、放眼世界所取得的创作成果。在广泛而高层次的国际文化交流中,以骆芃芃女士为代表的中国篆刻艺术院的专家、学者们博采众长,以开阔的国际化视野和宽广的人文胸怀,逐步树立了自身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学术形象,为中国篆刻艺术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