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杭州9月15日电(通讯员王东 记者叶辉)9月新学期开学,来自浙江小和山高教园区5所高校的30多位中层干部结束了7天的香港中文大学考察,带着对国际化大学组织和管理教学科研经验的切身体会凯旋,为期半年的“抱团”培训到9月中旬将全部结束。
从2010年初开始,像这样的“抱团”培训模式便在浙江悄然兴起。因为效果好、费用低,越来越受到当地高校的欢迎。
据介绍,2000年高等教育大发展以来,浙江高校的干部队伍迅速壮大。“队伍壮大了,面临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加大高校中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力度。”浙江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刘希平说。
但浙江却面临着很多困难,最突出的就是优质培训资源不足,有时甚至还会出现多所高校同“抢”一名专家的尴尬。另外,按干部管理权限,国内高校大多是各自为政搞培训。由于学员人数和教学资源有限,培训水平难以提高。
为破解这一难题,2010年初浙江省委教育工委推出校际联合培训机制,建立了杭州小和山、下沙、滨江以及温州片、宁波舟山片等5个校际培训联合培训中心,并委托浙江工业大学等5所高校具体负责。
“我们要求各片区实行统一管理、资源共享、经费共担的联合培训机制,实现由‘单兵作战’向‘联合作战’的转变。”浙江省教育厅干部处处长王玉庆告诉记者。据称,活动一推出就受到高校的普遍欢迎。
今年5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路甬祥来到宁波大学。听他讲座的师生济济一堂,其中包括宁波舟山片区高校首期培训班的150多名中层干部,他们分别来自15所高校。很多人坦言,这是他们第一次近距离聆听如此高规格、高水平的讲座。宁大组织部部长邹日强说,“要不是实行校际联合培训,光靠一所高校肯定办不成这样高水准的干部培训。”另外,由于资源共享,经费共担,整个培训下来费用节约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