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鼓啊响梆梆啊,听我来唱一唱啊,今天不把别的讲啊,专把文明道德讲啊……”夏日的傍晚,百步亭社区中心广场上人潮涌动,由《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改编的渔鼓词在纳凉的居民中竞相唱和开来,向人们讲述着13年来百步亭人道德建设的点点滴滴。
“缺什么都不能缺了志愿者”
8月31日中午,百步亭社区的李老爷子接过邻居余洪芝送来的长寿面笑得合不拢嘴:“谢谢你们年年记得我的生日,谢谢啊!”“当然记得,您老今天满80岁了呀,祝您越活越健旺!”自从老伴儿走后,李老爷子已经是第三次吃到余洪芝做的面了。
今年66岁的余洪芝已经在百步亭社区里住了10年,8本服务日记详细记载着她走过的志愿历程。社区居民的困难、邻里的纠纷是余洪芝最挂心的事情,患有高血压的她走家串户,为居民提供帮助。在她的带领下,社区成立了“关爱小组”,10年来坚持为每位过生日的老人送去一碗长寿面。儿女们担心她工作太辛苦,余洪芝却精神抖擞地说:“志愿服务是我的降压灵,服务笔记是我的传家宝,我要把这些本子传给子子孙孙,让志愿精神代代相传。”
像余洪芝一样的志愿者活跃在百步亭,服务于方方面面,成为居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社区志愿者组织现有23个工作站、100多支特色服务队、820个楼栋服务小组,注册志愿者达到2万人,占居民人口的比例超过16%,志愿服务已经成为百步亭社区最为亮丽的“名片”。正是这些志愿者,把文明的种子播在了居民心坎上。
居民的事,居民说了算
在百步亭社区,有一个“人与狗和平相处”的故事。2001年,一位小学生给社区党委书记茅永红写信,提出“现在社区狗比孩子多,人与狗已经不能和平相处了”。居委会就此召开恳谈会,让正反双方充分发表意见,最后由居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了《百步亭社区宠物公约》,开启了以“公约”管理社区事务的先河。
社区党委副书记王波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在道德力量的约束下,引导社区居民自治,形成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自律管理机制。几年来,社区制定了十多项文明公约,妥善解决了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为提高居民的道德素质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一套完善的道德评价体系也在居民自治的过程中形成,每年社区都将定期组织开展“十大孝子”、“五好家庭”、“十大诚信经营商户”等评选表彰活动。目前,社区已有100多个家庭荣获市级“五好文明家庭”称号,居民黄锦云所在的“阳光姐妹楼栋”被评为“全国文明楼栋”。
百步亭,围绕亭子“做文章”
“垃圾桶就在旁边,文明只是一步之遥。”走进百步亭社区三居委会,“道德论坛”宣传栏上的一篇文章吸引了记者。居委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道德论坛”是由居民自发组织的对社区不文明行为进行曝光的平台,内容全部来源于居民投稿,写身边的事,讲身边的人。
类似“道德论坛”的思想教育阵地在社区中屡见不鲜。每月一次的“道德大讲堂”是居民生活中不可错过的一件大事,来自高校、政府机关等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时政热点、文明新风、医疗健康等话题开展讲座,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延安精神研究会”聚集着一批兴趣相投的老革命,他们组成报告团,走进辖区中小学校,义务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讲座,增强青少年的社会主义道德意识。
200多个造型各异的亭子是百步亭的一大特色,围绕亭子“做文章”也成了百步亭人努力的方向。歌友会、棋友会、书友会……每座亭子都成了一项文化活动的举办阵地,也成了居民心连心的纽带。“唱了歌,回家不吵架;跳了舞,身体更硬朗。”社区居民杨荣安笑着对记者说。(本报记者 夏 静 本报通讯员 刘向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