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装甲团一向“老实”、“听话”,在沈阳军区是“天下人都知道”的事。
坦克,被称为“陆战之王”。而这个在战场上驰骋了几十年的战争“利器”,要是由一个“老实”、“听话”的团队来掌握,战斗力又当如何?近日,记者带着这份担心北上,来到这个装甲团,走进官兵中间,与他们进行了一场对话。
从坦克跑不过猪说开去
记者:老实说,来之前我非常担心——担心看到的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团队,一群没有棱角的兵!
李宝忠(团长):嘿嘿,不能够!为啥这样想?
记者:您想啊,一个团,怎么说也得千数号人,“老实”、“听话”几十年,恕我直言,这很容易让人与“没有血性”联想起来!
孟德金(团政委):是啊,一个国家的军人没有“血性”是可怕的。前些时,我见你们报纸军事版上有一篇文章,题目叫“寻觅那一声血性的呐喊”,因为文章写得好,题目起得响亮,读来令人血脉贲张,所以我记得很清楚。
李宝忠:是,政委专门推荐给我看过。确实,要维护中华民族的利益与尊严,必须重振“虽远必诛”的豪情。但是,我们团“老实”、“听话”,并非没有“血性”,而是老老实实地听党的话。
孟德金:如果您深入了解,就会发现一支部队创造60年“无刑事案件和严重责任事故”的纪录,背后一定有着惊人的付出。支撑这“付出”的,就是军人的“血性”。先请老李讲个故事吧。他以前是我们团的副团长,已经转业了。
李成刚(前副团长):这是42年前的事,我记得清清楚楚:1969年4月,上级决定我们团从驻地辽源向100多公里外的龙山移防。我当时是九连饲养员,喂着24头猪。部队坦克车开进的同时,我也赶着这24头猪徒步向新营区前进。两天后,我赶着猪顺利到达目的地,却发现与我同时出发的坦克还不见踪影。我就圈着猪等,过了大半天,坦克车队才到。
孟德金:当时处在“文革”时期,装备差,老得修。那样的尴尬场面,让老李和全团官兵心里很不是滋味,也引发了深刻的反思。大家说:“这样的军事素质怎么能打得了胜仗?”
李宝忠:这个经历,也成为激励这个装甲团人牢记使命、苦练精兵的不竭动力。以老李为例吧,从那以后,他下决心刻苦训练、提高本领。当营长时,有一次他组织全营到10公里外的射击场射击,到达目的地之后才发现,坦克五连居然没带机枪。连队干部辩解,既不考核也不比武,那么较真干嘛?老李当时就急了,当即就对其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军事训练必须钉是钉、铆是铆,容不得半点马虎。取去!”没用两年,他带的营就被评为军事训练标兵营。
达到“人枪最佳结合”
记者:听说你们把夜训当成必训课目。你们不怕砸了“安全无事故先进单位”的牌子吗?
孟德金:这就需要做到胆大心细。夜训是许多部队的选训课目。我们团确实担心过搞夜训会出事故。可是战争从来没有昼夜之分,决不能因为规避风险而影响战斗力的提升。
王宏宇(连长):我们团长说,装甲兵素有陆军现代化的“晴雨表”之称,军事过硬首先要技术超强。我们艰苦训练,就是要达到“人枪最佳结合”,这样才能随时出击,保卫人民。
“靠合力建功立业”
记者:我体会,要做到60年“无刑事案件和严重责任事故”,你们团的官兵非要拧成一股绳,形成合力才行!
孟德金:是的。我们团没有人抱怨新时期带兵难,而是多想为基层官兵做了啥。近年来,我们团为46名随军家属解决就业、子女上学等难题,帮助近百名大龄青年官兵喜结良缘,还帮助53名官兵解决家庭涉法问题。
薛晓强(战士):我们团与长春航空大学、吉林大学等联合办学,让战士“入伍即入学,退伍即毕业”;还安排100多名孤儿和单亲家庭、特困家庭的战士,学习汽车驾驶、维修等专业技术,使他们出营门就能找到养家糊口的工作。
李世权(三班长):团领导的关心爱护,激发了大家的极大热情。每当新战士入营,像我这样当班长的,就领着他们诵读“当传人不当罪人,树旗帜不砸牌子”的誓词,让团队的荣光一代代传下去。
本报记者 温庆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