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9月02日 星期五

    走基层 转作风 改文风 · 光明专论②

    新闻战线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重大举措

    国防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09月02日 01版)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运用于党的工作的重大创新,是革命、建设、改革取得成功的根本法宝。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突出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使我们的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新闻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战线,新闻战线正在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从新闻工作实际出发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重大举措,是提高新闻工作质量、增强新闻说服力影响力、满足群众新闻需求的重要途径。

        一、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根本价值是密切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新闻事业传播党的主张、反映人民心声、通达社情民意,是党联系群众的重要纽带。新闻工作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不仅有力促进新闻宣传提高水平和信誉,而且更重要的是有力促进密切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当今时代,信息传播技术空前发达,新闻的媒体、样式、渠道日益丰富,群众获取新闻的途径便捷多样,运用新闻方式传达利益诉求的意识逐渐增强。党的新闻工作必须成为新闻传播的主干道,在更大的范围、更深的程度上影响群众、引领群众。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为了促进新闻单位和新闻工作者增进群众感情、强化群众视角,克服疏远群众、淡漠群众,游离于群众之外、凌驾于群众之上的不良风气,通过拉近新闻报道同人民群众的距离,密切党同群众的联系。

        更好发挥党的新闻工作宣传群众、动员群众、引导群众功能。文以载道,“闻”亦载道。作为党联系群众的重要方式,新闻以小见大、以下观上、以点显面、以事寓理,及时准确地传递着关于党和国家全局大势、大政方针的信息,传递着关于社会生活主导价值、是非标准的信息。这样的新闻越是引人注目、令人信服,就越是增强了党的群众工作效果。党的生命力蕴藏在人民群众之中,党的正确性见证于人民群众之中。新闻工作服务于党的事业,努力增强党在群众中的号召力,就要走下去、沉进去,真实感知生活的脉动、群众的心声,用厚实的材料、典型的事例、生动的语言,说明党的理论、政策、决策与人民利益的统一性,与群众需要的契合性,引导人民群众齐心协力为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和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而奋斗。这样的新闻决不是依靠浅尝辄止学文件、蜻蜓点水找例子、凭空想象编故事就能完成的,至于那些有偿新闻、虚假新闻,背离群众感情、愿望、需求的新闻,更是破坏了新闻工作的形象,进而削弱了党依靠新闻方式引领群众的力量。

        更好发挥党的新闻工作反映民情、传达民意、关注民忧功能。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是新形势下密切党同群众血肉联系的根本举措。新闻媒体具有时效快、频率短、覆盖广、通畅好的优势,是民情上传的高速路、直通车。我们党作为执政党,只有时刻掌握不断变化、复杂多样、全面准确的民情民需、民心民愿、民困民难,才能以此为基础制定正确政策,采取有效措施,以解民忧,以暖民心,把维护人民利益落在实处。广大人民群众对我们党寄予厚望,党把群众的衣食住行、安危冷暖、生老病死、喜怒哀乐时时放在心上,时时掌握了解,时时帮助解决,群众才会对党更加信任、拥护和支持。新闻工作负有这样重大的职责,就必须使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一步制度化、常态化,广泛开展蹲点调研活动,认真调查研究群众生产生活的新情况新变化,挖掘现实素材、采写现场报道,多写反映实际、反映基层的报道,着力反映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这本身就是在努力做好党的群众工作,就是为党更好地服务群众提供扎实有效的信息支持。

        二、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根本要求是坚持为了人民、服务人民的群众立场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群众观点是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群众立场是决定我们党的性质的根本政治问题,也是决定新闻工作性质的根本政治问题。群众立场要求新闻工作始终站在人民立场上而不是站在个人、少数人立场上说话,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而不是代表某一个人、某一部分人利益说话。“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有很多具体要求,其根本要求是始终坚持群众立场。    

        坚持群众立场,就能产生“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迫切要求。走进基层,特别是走进较为偏远、贫困的地方,要付出更多的艰辛;转变作风,特别是转变某些弊端,要拿出更大的决心和动作;改进文风,特别是学习、熟悉、善用群众语言,要改变许多轻车熟路的套话。动力从哪里来,从为了人民、服务人民的责任感、使命感中来。如果某些新闻制作疏远群众,不能让群众爱看爱读爱听,群众就会逐渐疏远这种新闻。广大人民群众热切希望那些能够和他们面对面、心贴心、话接话的新闻工作者,深度了解他们的生活和想法,尽职尽责为他们代言表意。新闻单位、新闻工作者坚持群众立场,就能够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落实到新闻采访、写作、修改、编辑、出版的各个环节,走基层不怕苦,转作风不畏难,改文风不嫌细,为群众奉献上精品佳作。

        坚持群众立场,就能解决“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关键问题。一是促进新闻报道重心下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把笔触、话筒和镜头对准普通群众,把版面和时段多给基层群众,有助于克服某些新闻报道关注上面多、关注都市多、关注名人多、关注轶闻多的倾向,解决好“为谁写”的问题,也就是新闻资源的分配问题,以及注意力资源的导向问题。二是促进新闻作品“短、新、实”。倡导清新朴实、生动鲜活、言简意赅的文风,缩短新闻与受众的间隔,使群众能听得明白、听得进去,切实提高新闻报道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有助于克服某些新闻报道长而无味、似曾相识、空洞无物、辞藻堆砌的问题,解决好“给谁看”的问题,也就是防止新闻资源的浪费,出现“谁写谁看,写谁谁看”的小圈子循环。三是促进新闻工作让群众满意。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评价检验新闻工作的第一标准,把群众意见作为衡量新闻工作长短优劣的最好尺子,新闻作品的评选评比注重群众感觉,增加群众的话语权、评判权,有助于克服有的新闻单位关起门来搞自我评价、自我认可、自我欣赏的问题,解决好“谁叫好”的问题,让新闻工作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的检验。

        坚持群众立场,就能增强“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实际成效。“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重在联系实际、贵在取得实效。活动要经过学习教育、交流研讨、深入调研、开办专题专栏、完善制度等环节,保证这些活动见到实效,根本的还是真正深入群众、真诚对待群众、真心服务群众。新闻工作者和群众在一起,才能接地气、有灵气,让新闻透出百姓味、乡土味;新闻工作者和群众心连心,才能不负人民信任,不忘百姓嘱托,不愧群众期望。活动开展以来,全国新闻单位结合自身特点,采取多种形式扎实推进,一大批来自基层的鲜活事、动人情已呈现于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类媒体。事实表明,牢固树立为了人民、服务人民的群众立场,才能确保新闻工作者走基层不断线、转作风不松懈、改文风不自满。

        三、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根本方法是实现群众路线和认识路线的有机统一

        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动力,同时也是实践和认识的主体。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同时也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群众路线与认识路线是统一的。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生动实践,同时也是贯彻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生动实践。

        从群众中来:群众是新闻的认识源泉。深入基层、深入生活、深入实际,都是要从群众那里获取生动、丰富、具体的新闻原料,将新闻之根深深扎于实践的土壤之中,这才能使新闻之叶常绿。从群众的实际经历、感受和述说中,可以深入细致地反映人民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伟大实践和生动创造,实在可信地反映党和政府的政策措施给人民群众生活带来的实际变化,栩栩如生地反映人民群众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的美好生活,绘声绘色地展示人民群众良好的精神风貌。从群众中来,就是认识来源于实践,新闻来源于实践,就是新闻真实性可信性的坚实基础。

        到群众中去:群众是新闻的接受主体。新闻报道见之于世,这只是完成了新闻从群众中来、从实践到认识的第一个阶段。还要进入新闻回到群众中去、从认识到实践的第二个阶段,也就是让群众获知、感知、深知新闻,成为新闻的认识主体和评价主体。在这一阶段,群众是把新闻作为信息来源,作为阅读、收看、收听、浏览对象,于是产生了不同印象、不同感觉、不同判断,有深有浅、有好有差、有褒有贬。深入群众不仅要了解群众对于实际生活的感受,而且要了解群众对于新闻报道的实际感受,让新闻接受群众的评价,依据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调整提高。如果只有新闻从群众中来的环节,而没有新闻到群众中去的环节,新闻工作的群众路线和认识路线就是不完整的,就不能保证新闻报道不仅来源而且效果都是有着群众基础的。新闻过程是一个实践与认识的双向过程,进入第二个阶段,新闻过程就进入了更高的阶段。

        循环往复:群众是新闻的发展动力。实践无止境,一次循环不是终结,新闻发展没有尽头。正如毛泽东所说:“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当代中国正经历着空前广泛的社会变革,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继续推向新的阶段,人民群众满足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利益的追求不断提高到新的水平,这是新闻事业繁荣发展的大好机遇。社会生活多彩,群众实践常新。新闻工作者不停止地深入群众,就能使新闻事业获得不竭动力和源泉,这也是“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不能一次性完成,而是成为新闻战线的自觉行动和新闻工作者的职业追求根据所在。

        (执笔:颜晓峰、祁一平)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