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8月29日 星期一

    心中的牵挂③

    办“乡村读书社”的王朝印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08月29日 04版)

        顺着窄窄的路往村里走,两旁都是稻田,一片黄绿。一位老人沿着田埂快步向我走来,穿着拖鞋,短裤上粘着泥土,一件迷彩T恤衫,脸色古铜,头发胡子已经花白,这肯定就是王朝印!

        王朝印,湖北丹江口市土台乡岭西村农民,他办的“乡村读书社”,远近闻名。书社和他家的几间平房挨在一起,都在半山腰上。我看到窗上挂着“农村党员干部廉政书屋”的牌子,原来他的书社叫的是这个名字!王朝印引我们进屋。书社有三间,两间藏书,一间阅览,桌子收起来靠在墙上。书屋共有三个书架,四千多册藏书,以农业科技和小说为主。

        王朝印今年71岁了,毕业于农业中学,以前当过教师、小队干部,喜欢读书。看到农民不懂农业科技,也没有主动学习的习惯,一到农闲无所事事、天天打牌,他就想:“要是能办一个读书社,让大人离开牌桌学技术,让孩子放假后有地方看书,那该多好!”

        2006年春节,一位来访的网友听说王朝印想办读书社,回到武汉后将所见所闻在网上贴出,大家热心地从四面八方给王朝印寄来各种图书,到2006年9月,王朝印收到捐书2000多册,加上自己的600多册,读书社红红火火地办了起来,并免费开放。此事轰动了当地,许多人牌不打了,酒少喝了,跑到这里来看书,就连邻村的也来了。

        2007年,丹江口市启动农家书屋工程,土台乡政府为王朝印提供了两个书架。看到书屋条件不好,乡里又拨了4000元资金,加上王朝印自己的钱和社会捐款,把原来的土坯房改建成砖木平房。丹江口市的一位网友送了他一台电脑,这个读书社就像模像样了。

        网友信任王朝印,委托他搜集贫困生资料、发放捐赠物资,于是书社又变成了爱心助学中转站,王朝印也多了一件事,他常常要步行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去了解贫困生情况。

        我们坐了很长时间,没见有人过来看书。王朝印坦言,这两年南水北调内迁的移民都在盖房,年轻人又出去打工了,来书社的人相对少了。

        王朝印想把书社办得更好,吸引更多的人来学农业技术。王朝印从自家开始做示范,鼓动外孙钱尚喜投资两万多元修了一个池塘搞科学种藕。他算的账是:种一亩水稻每年只能收入千把块,种一亩藕每年却可以赚几千块。他领着我到藕塘边,自豪地说:“这就是调整产业结构。我们家挣了钱,大家就会跟着干。”

        今年6月,他应邀去北戴河参加全国民间图书馆论坛,会上老头多年轻人少,他很感慨:“看来农家书屋缺少管理人才是全国的通病。”王朝印告诉我,他已经申请将书社扩大成图书馆,土台中学愿意借给他两个教室,乡政府每年会支持两三千元。

        回北京后,我总惦记着王朝印的愿望:“我们缺报纸,还缺《毛选》、《邓选》,以前那本《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也不见了。”我利用周末跑了书店,把这些书买好给他寄了过去。

        (本报记者 谢 文)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