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8月29日 星期一

    有感而发

    在显微镜和望远镜下打量

    ——概述王彬的“切片式”研究

    作者:李朝全 《光明日报》( 2011年08月29日 14版)

        王彬先生的研究成果,如《北京微观地理笔记》、《水浒的酒店》、《北京的老宅门》等,都是一些比较冷门的话题。但他善于下大力气,每每都有独到的发现。

        这不禁令人思考“研究什么”的问题。学术研究、文学研究到底要研究什么对象和内容?要寻找什么样的切入点?发现值得研究的问题可能比研究的成果还要紧,它是研究成功的一半。如《北京微观地理笔记》,切入点确实很难得。他从细部入手,打量京城的胡同、街巷、宅门、四合院,寻找一座城市的文明符号或者文化标志。他写了大量关于北京老古董的记述、考证,如门墩、砖雕、滴水、装饰、建筑材料等,并进行了细致的读解。

        王彬花了不少的时间和精力,几乎把北京的胡同都走遍了,对胡同里头隐藏的各种旧的事物都进行了深入的了解。他拍了大量的照片,都是他和爱人去拍下来的。这些既是对历史的抢救与保存,亦是可贵的社会担当。

        再看他的文学研究专著《水浒的酒店》。他通过统计发现,小说60%的回合中都出现了“酒店”这个字眼和场景。王彬就从“酒店”这个关键词出发,从酒店拓展开去,推断出酒店在这部小说里实际上也是一个角色,是小说中的一个在场者。它既是故事发生的场地和背景,有时也能成为推动情节进展的因素。

        除了“研究什么”,还涉及“怎么研究”的问题,就是研究的方法、技巧和手段。王彬的研究表明,有必要对研究的对象进行微观的观察,也就是解剖麻雀式的微细的考量;再从历史的、文化的、社会的、经济的、政治的等各个角度来评判对象,就像是提取一块切片,把它放在显微镜下去打量,再放到望远镜下打量,放在各种器械下进行观察和思考,进行琢磨和品读。

        例如,他研究北京的微观地理,发现北京城市的布局和古代的井田制相关联,又梳理出元朝的元大都和金时期北京的旧物风土,考证了各种历史遗迹、遗存和遗物。通过考证,他发现了胡同的源头,即砖塔胡同。当年这条胡同差点被拆掉了,他参与做了大量的工作才得以留存。

        《水浒的酒店》以“酒店”为切入点,来揭示和还原宋代社会生活的场景,从这里几乎可以读到缩略版的宋朝风物人情。他探讨了宋朝酒店的种类、规模、经营、服务、功用等,还有对于酒店的经营和服务经济层面的分析。他由酒店出发,研究宋朝的茶酒店、食店、面店、茶坊、客店等,然后从酒店开始说到酒、茶、汤和器,谈到宋朝的宴会和饮食文化,又从酒店引申,探究酒店与小说结构、人物和文化的关系。这样的研究可以说是“开新局、辟新土”,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水浒传》里呈现的宋代社会生活,也可以印证一个道理:长篇小说是社会生活的一部百科全书。

        对于创作者来说,可以从这本书里学习到:对当下社会的解剖,可以由类似的小的切面进入,例如选择一间酒吧,一个会所或者一座写字楼来切入,来描绘和反映当下社会和时代。对于研究者来说,研究什么,寻找什么样的切入点,也可以选择类似这样一种切面或者独特的角度,然后放大开去观察整个社会和整个历史。

        王彬的研究还充满了趣味,既有文化的品位、历史的沉蕴,又有思想的火花、文字的光彩,这些都使得他的学术著作蕴含着思想性、知识性和艺术性。

        (作者为中国作协创研部研究员)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