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空间
@小柴:光明日报社、北京广播电视台联合举办的大型系列公益活动“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引起了网友的广泛关注。
@最美乡村教师:【候选人石兰松】广西上林县大龙洞村刁望教学点的老师石兰松,为学生撑小木船上学已26年,这撑篙划船的动作已做了近4万次,经他摆渡上学的乡村孩子有一千多人。桨声风雨中,小小木船,摆渡人生,承载了多少爱和梦想。他说:“只要有我在,孩子们就一个都不能少!”
@郭大蜜子:【关注乡村教师】目前全国有846万乡村教师,占全国中小学教师人数的八成,承担6600万乡村学生的教育培养任务。光明日报举办“寻找最美乡村教师”的公益活动是好事,但不可忽视的是,与城里教师相比,乡村教师的工资待遇、教学条件、生活环境都不可同日而语,这些问题不是仅仅靠奉献就可以解决的。
@珠曲邓巴江措:【做合格的人民教师】有幸参与了“寻找最美乡村教师”活动,回来的路上想了很久:未来,我并没有太多的追求,只是想在家乡做一位合格的人民教师!希望N年之后能成为学生眼中最美的老师!
校内热帖
@小柴:近日,本报《对话》栏目特邀中央教科所储朝晖和北京大学廉思共同探讨《为什么寒门学子难入名校门?》,文章刊发后引起热烈讨论。
@迷糊兔:【教育资源不均衡是根源】农村户籍学生比例下降与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有关,整体考生中农村户籍考生也正在减少。并且,由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农村的教育水平与城市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阿峰:【考生,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仅靠天资聪颖与刻苦就能考高分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的中考、高考已经进入集团战斗的时代。一个考生背后是一个团队,是大量的时间堆积、金钱堆积。农村考生与这些武装到牙齿的考试精英PK,处于劣势并不奇怪吧。
@mononole:【农村孩子真的不行?】哈佛更喜欢具备三类特质的学生:体育好;家庭条件不好;有过底层奋斗史。显然具备这三样的孩子将来更容易适应社会,而这正是农村孩子得天独厚的优势。
有话大家谈
@大好人:【宋瓷受损】我若是故宫,现在就把收藏的盘子拿出来展出,做一场大规模的宋瓷知识普及,给大家好好讲讲什么是“汝官哥钧定”,什么是“雨过天晴云破处”,什么是“金丝铁线”……如果拥有故宫的我们一说起文物只会想到拍卖会和钱,只会为生肖铜首哭天抢地,而不是历史传承与文化滋养,这些盘子有什么价值?!故宫的价值又如何体现?
小柴回复:您的这个建议不错。文物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历史财富,是我们学习历史文化知识的绝好媒介。应多拿出来让大家看看。
@罗养性:【纠错】贵报7月30日第5版《进化的未来》一文中,“网格计算、网格网洛、在线市场——这些人类新型集体和协作行为……”一句中的“网洛”似应为“网络”。
小柴回复:感谢您指出错误,这是我们的疏忽,今后一定尽量避免。欢迎您继续监督批评。
小柴已开通光明博客、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人人网主页,欢迎通过“光明日报小柴微博”与我们联系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