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8月23日 星期二

    相得益彰的新旧德里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08月23日 14版)

        德里分新旧两城,中间隔着一座德里门,并以著名的拉姆利拉广场为界,广场以南为新德里,广场以北为旧德里。新德里为印度的首都,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

        关于“德里”一名的来历,有种种不同的说法。有些印度学者认为,德里是根据孔雀王朝的一个国王“德鲁”的名字演变而来;另有学者认为,公元前10世纪,国王阿恩格巴尔曾下令在此建立了许多铁柱,由于铁柱立得不稳,这个城市便以“不牢”的印地语读音“梯里”而得名。尽管德里的名称几经更换,但它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这是人们公认的。

        旧德里是座古城。3000多年前,印度人曾选中此地,作为首府,取名“因陀罗·婆勒斯特”;国王阿恩格巴尔和帝王角汗曾先后在这里竖起一根根铁柱,以图永远占领这块地方;莫卧儿帝国的第五代帝王沙贾汗曾一度把德里改为沙贾汗巴德(“巴德”是住地的意思)。但是,德里这一名称却并未因此而消失。沙贾汗于1628年称帝为王,当时他住在距德里200多公里之外的阿格拉城。有种说法认为,为摆脱对亡妻穆莫泰姬·玛哈尔的怀念之情和躲避当地的酷暑,他选中了德里为首府,迁离阿格拉。在英国人统治印度的初期,一度把加尔各答作为首府,到了1911年12月12日,贾尔杰·巴杰又宣布将首都迁到德里。但是,新址却选在旧德里以南三公里的一片荒地上。当时的英国殖民当局要求对这座新城精心设计和认真施工,以使其具有独特的风格,因此,设计师们专门对雅典、罗马以及印度的其他城市建筑进行了考察,最后决定,综合印度和外国建筑的特点,建造一座既有外国古代色彩,又有现代风格的新城。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不得不中途停工,最后新德里于1929年建成。1947年8月15日,新德里又被宣布为独立的印度的首都。

        新旧德里相隔虽仅有一箭之遥,但新旧两城的风格却迥然不同。旧德里没有新德里那么美丽、壮观,也缺少新德里的高楼大厦。它的街道狭窄而曲折,街头小商贩十分拥挤,公路两旁有各式各样的小吃,大大小小的书店和五光十色的影院,浓郁的中古时代的气息,倒更能吸引来访的游客。

        新德里则是另一种风貌。它给人以清新、舒适之感,全城身披绿装,树荫浓郁,芳草如茵,终年百花争艳,鸟声嘤嘤,生活在这里如同沉浸在鸟语花香的大花园中。从总统府到印度门是一条长而阔的大道,路旁是大广场,还有碧绿的草坪点缀其间,重大的政治活动和节日庆典以及一些游行示威都在这里举行。几十层的高楼,到处可见,住宅区和商业区的布局井然有序,有的建筑虽不太高,但它们形式多样而新颖,不拘一格,给人以深刻印象,受到外国人的交口称赞。

        不管旧德里,还是新德里,寺院、神庙到处可见。这也是印度城市的一大特点。那些五光十色的寺院,栩栩如生的佛像,古老建筑雕饰之华丽,雕像之精细,对国内外学者和游客无不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新德里的十字路口,也颇惹人注意。路口的中心,多呈圆形,车辆行人不能径直通过,必须绕圈而行。初到印度的人,往往走过几个十字路口后就弄得头昏目眩,不辨东西南北了。路口完全由红绿灯自动调节控制,很少站有路警指挥。公路两旁的商店,货物琳琅满目,手镯、脚镯、耳环、鼻环、戒指、项链……种类繁多,品种齐全,个个竞相生辉,件件闪光耀眼。你只要从店前经过,店主便主动向你打招呼,你若进去看看,主人便会设法叫你看个没完,态度和蔼,不厌其烦。

        然而印度毕竟是个发展中国家,在德里的街道上,随处可看到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群和一些在农村生活无着而涌入城市的百姓。在新德里,有一些人住在夏不避风雨、冬不御寒冷、潮湿而阴暗的贫民区的窝棚里。

        德里终年鲜花盛开,人们大都能歌善舞。艳丽的花朵美化着环境,也蕴含着人民美好的希望和理想,愿德里变得更加美好,苍翠常新。

        (图片为表现德里城外清真寺的油画)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