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8月18日 星期四

    殖民掠夺为害至今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08月18日 08版)

        自去年以来,非洲东北部包括埃塞俄比亚、肯尼亚、索马里等国在内的非洲之角地区遭遇60年不遇的罕见旱灾,致使1200万人受灾并爆发严重饥荒。该地区之所以长年饱受旱灾与饥荒之苦,毋庸置疑,干旱少雨的热带沙漠气候是重要因素。但另一方面,该地区内乱不断、战事频发,则是导致天灾后果严重加剧的关键性人为因素。正如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雅克·迪乌夫所言:“干旱、通货膨胀和国内冲突等因素共同导致了这一灾难性的局面。”

        造成非洲地区冲突频仍、饥荒不断的原因很多,但究其根源,还是要追溯到西方殖民主义遗留的恶劣影响。非洲是西方殖民者最早侵入的大陆。19世纪末、20世纪初,非洲被西方殖民者瓜分,95%的土地沦为西方殖民地或保护国。为有效地控制殖民地,他们往往采取“分而治之”的策略,将历史上形成的国家和地区强行割裂,将人种和语言相同的民族强硬分割,挑动当地不同势力与不同民族互相仇视,殖民者则坐收渔人之利,借以稳固其统治地位。例如厄立特里亚原为埃塞俄比亚的屯垦区,后被意大利殖民者占领;而索马里更是被意大利、英国、法国瓜分,法属索马里即为吉布提的前身。

        由于非洲各国的传统边界被人为地改变,原本统一的国家领土被分割隶属于不同宗主国,严重破坏了非洲各部族和国家的形成过程与民族团结,导致当地地方势力拥兵自重,各部落与国家间的冲突至今仍然不断。至上世纪末,仅埃塞俄比亚内战即长达近20年,直到1993年厄立特里亚独立为止。1991年至1994年,吉布提国内也爆发惨烈冲突。至于索马里,其国内争斗绵延至今,最突出的衍生问题,则是如今臭名昭著的“索马里海盗”。

        尽管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初,以非洲为中心建立民族独立国家的浪潮风起云涌,然而由于一系列的战乱影响,非洲国家间边境纠纷与领土争议不断,独立后的非洲各国根本无力进行有效的经济与基础设施建设。此外,由于新独立的国家先天不足,加之在漫长的殖民统治过程中,当地的石油、矿藏,乃至人口等战略资源遭受大量掠夺,殖民者根本不对当地的交通、农业、医疗卫生等基础设施进行大规模建设,使其依旧维持原始形态的粗放随意、效率低下状态,这些都成为非洲独立国家发展的桎梏,而后者更是旱灾以及饥荒频发的最大原因。在1990年联合国公布的世界42个最不发达国家中,非洲占29个,索马里和埃塞俄比亚均在其列。而据英国牛津贫困与人类发展中心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共同公布的“多维贫困指数”,在103个参评的国家中,索马里、埃塞俄比亚分别排在第98位和第102位。

        面临长期存在的复杂矛盾与殖民主义遗留下的恶果,缺乏权威的当地政权根本无力控制局势,从而导致该地区军阀林立、内乱频发。而西方世界的各种无端指责与干涉,更加剧了该地区的贫困与动荡,进而造成恶性循环,最大受害者无疑是广大的非洲普通民众。

        本报记者 宋文富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