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正在筹划于2014年出版一套九卷本《剑桥世界史》,主编为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威斯康星大学的梅里·E.威斯纳—汉克斯教授。前不久,威斯纳—汉克斯教授来北京参加世界史学会第20届年会,向中国读者介绍了九卷本《剑桥世界史》的规划情况:
卷一介绍全套丛书的框架、断代理念、主题和历史过程,然后是端自旧石器时代的一组专题文章,下限是公元前一万年。卷二题为《农业的世界,公元前12000年至公元500年》,其中有剑桥大学的刘歆益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赵志军共同撰写的第15章《兴隆沟遗址》案例。卷三题为《早期的城市及比较史,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1200年》,其中有华盛顿大学王海城著第7章《中国的城市》。卷四题为《国家、帝国和网络构成的世界,公元前1200年至公元900年》,其中有伦敦国王学院姚新中和美国新泽西学院刘欣如分别撰写的第18章《儒学》和《丝绸之路上的世界往来》案例。卷五题为《扩张中的交流与征服网络,公元500年至1500年》。卷六、七有个共同的题目:《全球世界的建构,公元1400至1800年》,卷八、九的题目也相同:《生产、联结与毁灭,公元1750年至今》。
综观整套丛书,可见如下特点:一、视野开阔、时段重叠。该套丛书涵盖有、无文字记载的各大洲多个人群的历史,就时段而言,卷一中讲述的早期人类史占整个人类历史的99%,这在已有的世界史中是不多见的。时段重叠则有助于各卷灵活处理历史地理上的脱节和不平衡发展状况,展现不同地区间复杂多样的相互影响。二、时序与主题的有机结合。各卷着力围绕不同时代的共同主题展开,便利了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历史比较。三、跨学科协作,尤其是考古学家和人类学家的加盟,才使得上述无文字记载的人群也可以有自己的历史。(孙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