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8月15日 星期一

    高产创建:

    让农民品尝丰收的喜悦

    《 光明日报 》( 2011年08月15日   01 版)
    一台联合收割机在河南省温县岳村乡关白庄村收割小麦。CFP

        “亩产673.01公斤。”日前,河北省栾城县柳林屯乡北屯村农民谢晓敏收割的麦子过完秤,看着专家手中计算器上的数据,脸上充满丰收的喜悦。

        谢晓敏家种的近5亩小麦位于栾城县万亩小麦高产创建示范区内。高产创建前,栾城的小麦单产约为450公斤,今年万亩示范田预测亩产达到627公斤,比去年增产107公斤。

        近年来,通过高产创建,各地促进了农业技术集成,实现了良种良法配套,并辐射带动大面积均衡增产,成为粮食增产、冬小麦“八连增”的强大“助推器”。

        标准化生产让“田成方、林成网”

        6月16日,在谢晓敏所在的柳林屯乡北屯高产创建示范区,河北省小麦专家组随机抽取了两个样点进行了实打实收。结果显示:在今年长期低温不利气候条件下,示范片亩产再创新高,亩产比最高年份2009年的609公斤又增产了18公斤。

        栾城农技推广中心副主任李雨子向记者介绍说,县里还加大了中心示范方补贴力度,资金捆绑使用,每亩物化补贴资金达200元,形成了“田成方、林成网”的生产格局。

        河北省农业厅粮油处处长张凤荣说,栾城县万亩示范方小麦平均亩产超过600公斤高产纪录,真正把专家在试验田种出的产量变成了农民大田的产量,由此,我们看到了全省粮食大幅增产的新希望。来自农业部的信息显示,今年,各地不断完善技术模式,集成推广高产品种和配套栽培技术,涌现了一批高产典型。

        增产让农民收获“摸得着的实惠”

        在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种粮农民也切实感受到高产创建带来的效益。谈起高产创建,很多村民都竖着大拇指说好,“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从2009年开始建设小麦万亩高产创建示范区,平明镇有6000亩麦地被纳入示范区,涉及600多户村民。

        王烈村村支书姜同亮介绍,虽然这两年农资价格一直在涨,但因为高产创建通过统一病虫统治、统一配方施肥、统一机插机收,减少了农药、肥料用量和雇工支出,实现了节本增效,农民种粮效益比前几年好多了。

        农业部统计显示,全国950个小麦万亩示范片平均亩产535.5公斤,比所在县平均亩产高142.5公斤。

        科学种田让农民感到“种地越来越有奔头”

        “综合采用先进技术是提高粮食产量的主要途径。”据李雨子介绍,“除了推广使用优良品种外,从种到收,万亩示范方都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今年小麦产量三要素中的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都明显比往年高,因此产量自然增加了。”

        和以前自己“单打独斗”相比,平明镇村民们感觉参加高产创建后,地怎么种、怎么管、怎么收,都有“组织”管,种地越来越有奔头了。

        收入的增加促进了农民种粮效益的提高,由此,科学种田的理念更加深入民心。

        本报记者 李 慧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