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主义始终是一个受到广泛关注的话题。
当下,中国社会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在国际化、市场化、城市化的大背景下,文学艺术创作也在进行着艰难的选择与蜕变。信息海量涌入,网络迅速崛起,新媒体创作挑战着传统的文学样式,普通群众不再仅仅是文学艺术单纯的欣赏者与接受者,同时也是新的文艺形式、新的文艺作品的创造者。面对多种思潮的碰撞、交汇、融合,面对各种艺术样式、风格、流派的丛蔓滋长,面对现实生活所发生的空前变化,不禁令人凝神思考:现实主义创作过时了吗?现实主义应该如何回应时代的呼唤?
现实主义的生命力来自于现实。思想内核忠实于现实,艺术地、真实地反映现实,并反过来深远地、潜移默化地影响现实,是长久以来现实主义的神圣职责。由此,具有强大的认识功能是现实主义创作长盛不衰的优势。只有始终保持对现实生活客观、科学的认知和判断,现实主义才不会落伍,不会过时,才能够永葆青春活力。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作品。现实主义不能固步自封、一成不变,必须紧贴时代,融入时代的洪流,在自身的发展方向上,寻求并实现新的突破与跨越。
现实观念的突破是关键。广阔而又丰富的现实生活是现实主义创作的源泉。只有形成新的现实观念,实现对现实的新发掘和新理解,采用新的现实视角,才能锻造出现实主义的新范式,获得新的审美价值。这也正是现实主义能够和着时代的脚步、生活的发展而不断深化前进的根本动力。
这样的现实观念,决定了我们所要关注的现实不是琐碎的一地鸡毛,不是周而复始的日升日落,而是在当代生活中提炼和升华出来的,在思想上真正走在时代前列,与主流精神相吻合,从而拥有某种深刻性的时代精神与意志。这是折射出以历史新起点为基点的思想能力与时代理性的现实观念。
在这种现实观念的指引下,现实主义创作就不会陷入表象的简单摹写现实的误区,就脱离了所谓“生存”、“体验”、“私人化”的个人趣味。现实主义的前进和发展也不再纠结于各种各样的创作技巧、创作手法、艺术样式的探索和实践的孰是孰非。
浪漫也好,平实也好,如号角般高昂的宏大叙事也好,如小桥流水般低回婉转的凡人小事也好,都能够在恢弘的时代背景下,关注不同的人物群体,挖掘不同的思想内涵,塑造出富有时代特色的,具有时代风骨的“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担当社会责任是现实主义创作不老的命题,也是现实主义与生俱来的精神品格。纵观现实主义的发展史,既联结着传统的历史积淀,又联结着发展中的当前现实。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和作品,都是以审美的方式把握现实,关注现实,用积极的态度面对现实,追求生活的真理。
在当下这个火热的时代,写作者就更需要用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关注人民的疾苦,用更理性的目光分析和评判纷纭复杂的社会现象,用更热烈的人生情怀讴歌理想与崇高。尊重人为“社会关系的总和”,满怀敬重之心寻找人、发现人、描写人、对待人;直面当下的社会问题,并站在人性人道的高度进行深入思考;敢于发出质疑和批判的声音,对于改革时代历史进程更积极地投入,正是现实主义强大社会责任感的深刻体现。
但是目前,有些看似具有现实主义表象的作品,却受商业化、实用化的倾向影响,思想艺术品位极度蜕变,成为张扬人性贪欲、个体私利的温床,用低俗的审美功效代替了现实主义的社会价值立场。这样的作品,不能坚守社会道德理想,也必将被历史和时代所淘汰。
当前时代的真正的现实主义创作,将在现实与理想的激荡中获得更加深远的意义,将表达时代的心声,成为人民群众的代言人。时代在前进,关于现实主义的思考与实践也将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