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8月12日 星期五

    窑洞里的精气神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08月12日 05版)
    李锦云在窑洞里采访。

        土墙上新糊着已经发黄的报纸,黝黑的土炕紧挨着灶台,坑坑洼洼的地面坚硬而干燥,仅有的样式古老的木箱子上摆放着三套牙膏牙刷和漱口杯,炕上是叠得整整齐齐的三床新被子。

        和这黄土高坡的土窑洞一样带给我心灵震撼的,是这些住在窑洞里的人,他们背靠大山,扎根黄土,勤劳好客,知足感恩。

        我的房东冯志安大叔今年45岁了,黝黑的脸上总有笑容。每天早上,他会准备一桌丰盛的早餐;晚上,他会提一桶凉水、一壶开水给我们洗漱;天一黑,他就带着照明灯出去接我们回家;他说得最多的话是,“你们就是我的女子”。

        62岁的冯安智是村里的低保户。在谈到村里花椒种植的时候,老人说:“致富要先治愚,不相信科技,致不了富,农村人没文化最可怜了。”这回答让我们肃然起敬。采访快结束的时候,记者问他生活上还有什么困难。老人连连摇手:“现在国家政策好,我有合作医疗,有低保,还有退耕还林补贴,日子越来越好了,贫穷不怕,慢慢来。”

        村长冯建平一直跟着我们奔波,帮我们安排吃住、带我们去学习摘花椒、安排采访,忙得不亦乐乎。这个皮肤黝黑的陕北汉子,平时话不多,但每次一冷场,大家就喊“村长,来一个”,他于是略带羞涩地走到中间,紧张地搓搓手,便扯开嗓子唱起信天游。

        回北京已经几天了,下坡村的土窑洞和那些可爱的人仍然在我的眼前不断浮现。漫山遍野的花椒树、嵌在半山腰的土窑洞、院子中央珍贵的水窖、拉着我的手依依不舍话别的冯大婶、清晨给我们送山桃的老奶奶、双手翻飞摘花椒的老支书……这些可爱的老区人民,他们物质生活并不十分富裕,却有着富足向上的精神世界,他们根植大地、面朝黄河,他们勤劳简朴、坚强乐观,他们热爱生活、善良好客,他们懂得感恩、知足常乐,他们有着满满的幸福的心灵世界。

        (本报记者 李锦云)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