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8月09日 星期二

    光明时评

    以正确价值观矫正过度娱乐化

    吴佳珅 《 光明日报 》( 2011年08月09日   02 版)

        8月8日,北京市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曾庆瑞在《光明日报》“对话”栏目中表示:把低俗当趣味、拿缺点做笑料、视情感为展示的创作,只会让艺术远离审美、远离心灵;在所有心灵叛逃的现象中,过度娱乐化或者说恶性娱乐化是最危险的;如今,电视文艺或者说电视剧在老百姓的生活中占据的分量、发挥的作用都在其他文艺之上,它的叛逃带来的后果也最为严重。

        “过度娱乐化”、“恶性娱乐化”的评判,可以说指出了当前电视娱乐产业中的一大不良现象。这类现象的负面影响,不仅恶化了文艺创作的环境,更让受众的精神食粮遭到了污染。

        电视娱乐节目一直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优秀的娱乐节目犹如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菜,让人们“胃口大开”、回味无穷。本世纪以来,我国电视产业发展势头迅猛,众多娱乐节目的专业性和群众性都有了很大提升,因而也在规模和经济效益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国家广电总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综艺益智类电视节目播出时间139.67万小时,年均增长为3.65%。

        在产业发展的推动下,电视娱乐节目成为众多媒体竞争的重头戏。据报道,央视综合频道在8月份对部分节目进行了调整,打造晚间黄金档,并重点推出游戏综艺节目,《分秒必争》等游戏竞技类节目也在其中。综合频道是央视开办最早、影响力最大的频道,这次涉及娱乐节目的调整某种程度上也是一次应对媒体发展新形势的改革。电视娱乐竞争之激烈由此可见一斑。  

        当然,在快速增长中,电视娱乐节目的问题也显而易见。一方面,娱乐节目在遍地开花的同时鱼目混珠、良莠不齐,比如一些电视节目大搞庸俗无聊的噱头,不是审美而是审丑,大肆宣传拜金和享乐,引起了观众的反感。另一方面,一些主旋律类节目陷入空喊口号的怪圈中不能自拔,缺乏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难以产生正面引导效果。可以说,这一“强”一“弱”正是电视娱乐的困境。

        几年前,有识之士便提出“绿色收视率”概念,认为应该在确保媒体丰富性和观赏性的同时坚守品位,杜绝媚俗和迎合低级趣味,实现收视率的科学、健康和协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电视节目通过娱乐手段来提高收视率,这种做法本身无可厚非,但伦理标准和道德底线的沦丧却是不可原谅的。因而,在当今的多元社会里,观众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娱乐节目,主旋律节目的“英雄本色”如何得以彰显,都是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只有主流价值回归,只有好作品、好节目涌现,那些过度娱乐的势头才能得到遏制。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