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8月04日 星期四

    “网络问政”如何制度化

    汪玉凯 《 光明日报 》( 2011年08月04日   14 版)

        前不久,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带领五位省委常委,以“共议社会建设,助力幸福广东”为主题,与网友在线交流。这是自2008年6月以来汪洋第四次网络问政。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七一”讲话中特别强调了“人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以及“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施政理念。在目前的互联网时代,网络作为一种新的工具、手段,成为普通民众最重要的公众参与形式,更富有时代特征。

        在互联网时代,网络问政正在逐步变为各级党政机构和政府治国理政的一种常态,也成为政府获取民意,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最有效的途径和手段。如何使网络问政规范化、制度化,使之不是一种随意的行为,而变成一种切实可行的制度?按照笔者看法,在把网络问政制度化方面,我们至少需要从三个方面努力:

        首先,要切实解决党政机构和官员对互联网本身的认识,消除一些不必要的偏见和误解。作为一种新型媒体,互联网有自身的三个显著特征:即信息的快速传递、排山倒海式的响应、瞬间被放大。互联网的上述特征,可能使一个小小的事件,只要引起网络、公众的关注,就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被放大,掀起轩然大波。这些年发生了一系列网络事件,几乎都具有这样的特征,也确实对我们的公共治理、政府管理提出严峻挑战。如果我们所有的党政机构、公职人员能够认识到互联网的这些属性和特征,也许就会消除一些不必要的偏见,增加对利用网络的信心和主动权,这一点至关重要。

        其次,要把需要进行网络问政的议题、形式、时间等,通过制度化的形式确定下来。对于不同层级的政府机构而言,也许选择网络问政的内容等,会有一定差异,如中央层面的政府及其部门更多的是有关国家层面的宏观政策,而对于基层政府来说,除了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之外,对于那些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尤其需要纳入网络问政的范围。当然,网络问政的形式也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有网上直接对话的,也可以有直接进行民意调研的,关键要将其纳入网络问政的制度框架之中。

        第三,要通过网络问政这样的形式,培植和引导网络舆论的健康发展,并及时向社会反馈政府改进、吸纳的情况。同时,对于那些热心参与、提出有重要价值的政策建议、并被政府采纳取得明显经济社会效益的网民,要给予重奖,并在社会上进行广泛宣传,这样就会在全社会形成一种良好的网络参与和网络表达的氛围,形成政民互动、官民互动的网络参与环境,这种氛围和环境,无论对政府还是对网民都是至关重要的。

        (作者系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