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8月02日 星期二

    文明的主旋律是互动

    《 光明日报 》( 2011年08月02日   14 版)

        由美国的世界史学会主办的第20届年会7月8日在首都师范大学召开。这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全球史学者第一次在中国、并且以“世界历史上的中国”为议题展开讨论。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成为文明观的主旋律,仅仅十多年,“文明的互动”已取而代之。 “文明冲突论”强调不同文明之间的对立性和不可融合性,基本否定了不同文明在发展过程中的相互影响,抹煞了不同文明在与外来文明交往中潜藏的巨大创造力。而麦克尼尔的“文明互动论”强调文明间的互动在历史上持续的时间更长也更为频繁,而且冲突本身就是互动的重要部分。

        过去大家认为只有现代社会才有全球化才有世界体系,后来学者建立了中古世界体系,而最新的研究使古代世界体系的面貌也逐渐清晰。世界体系如同树干,各国的专门史可以视为枝叶;树干从枝叶那里获取生命力,同时也给予枝叶以生命力,两者并行不悖地均衡生长。中国一直是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从来没有孤立于任何一个世界体系之外。曾经有一段时间,大家一直执著于谁是世界体系的中心,谁又是外围,不满“欧洲中心论”、“西方中心论”一直占有重要的话语权。其实,中心与外围是相对的概念。一个人的中心可能是另一个人的外缘。世界体系中心与外围是相对的,因时而变,且可能有多个中心。在古代世界体系中,东亚处于边缘,但中国长期是东亚文化的中心。在中古世界体系中,汉唐宋元无疑处于中心地位。所谓四大文明古国,实质上是青铜时代世界体系的四个中心。而在现当代世界体系中,中国又逐渐由边缘转变为中心。

        与“四大发明”如何影响了世界这一研究方向不同,世界史学者研究的重点是中国宋代三大发明以及货币地租制度如何先后影响“伊斯兰世界”和 “地中海世界”,从而刺激欧洲市场,并最终影响了“地理大发现”。而中国的学者也研究近代早期秘鲁、墨西哥和日本的白银开采如何影响了欧洲、南亚和中国的经济。

        所谓互动其实就是不同人群相遇之后的相互影响,小地方与大世界的互动。某个地区的发明创造可以在世界范围内引起连锁反应,产生长距离或间接互动。直接互动无时不有;间接互动时断时续。近距离接触互动与交流有目共睹,远距离互动与交流难以察觉。以中国为例,我们的饮食起居无一不是不同文明互动的结果。小麦来自中亚,水稻影响欧亚;丝绸西传,毛毯东播;舟船源自中国,车马来自中亚,秦砖源自西亚,汉瓦则是本土发明。土葬是东亚文化特色,火葬源自中亚;玉文化源远流长,金崇拜则来自外域。几千年的文明史,先有玉石之路、后有青铜之路,还有丝绸之路、朝圣之路,无一不是东西交流南北融合的见证。

        我们不应对某一种文明的历史怀有特殊的情结,也不应夸大任一民族自身的历史作用,文明的兴衰与生态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大的自然灾害和气候的巨变会对文明的进程产生巨大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流行了上千年的“人类中心主义”正在走向黄昏。人类不同文明的互动,从更加宏观的角度看,理应包括人类与地球上所有其他生命之间的互动,我们需要一个更大的世界体系。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