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8月01日 星期一

    一代宗师 世代楷模

    ——深切缅怀我们敬爱的老校长王大珩院士

    李大勇 《 光明日报 》( 2011年08月01日   02 版)

        2011年7月21日,我国著名科学家、我们敬爱的老校长王大珩院士与世长辞。细雨蒙蒙的7月29日,我带着全校师生的哀思,到北京八宝山为老校长做最后的送行。

        王大珩先生从1978年6月起任哈尔滨科学技术大学(现为哈尔滨理工大学)校长,1984年以来一直任哈尔滨科技大学和哈尔滨理工大学名誉校长。

        连日来,全校师生及各地校友以不同形式悼念老校长,缅怀先生献身我国科技教育事业的丰功伟绩,追思先生关心理工大学发展的难忘故事。

        受命兴学 心系科大

        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国迎来了十年浩劫后第一个科学的春天。就是在这个春天里,诞生了隶属中国科学院的哈尔滨科学技术大学。

        1978年7月,63岁的老校长来到即将改建为哈尔滨科学技术大学的黑龙江工学院。王校长一上任便召开校领导班子会,研究部署建校发展规划、有关办学方向、专业设置、师资引进、校舍建设、职工住房、科研、生产生活、后勤管理等诸多问题,为哈尔滨科技大学振兴铺垫了基石,指明了发展方向。

        1978年至1983年,他从中科院和国家仪表局为学校调拨原材料、元器件、实验与生产设备等1050件,价值850万元。学校相继建成学生宿舍、学生食堂、阶梯教室楼、物理实验楼以及两万多平方米的职工住宅楼。从此,哈尔滨科技大学走出一穷二白的低谷,步入欣欣向荣的坦途。

        创建技术物理专业 培养工程科技人才

        哈尔滨气候干燥,适合搞精密仪器仪表,创建哈尔滨科技大学的目的就是要培养仪器研究开发专门人才。王大珩校长指示筹建技术物理系应用物理专业,在全国统一招生。用他的话解释,这就好比演戏,演员在台上演出,有好的音响和灯光布景才能取得良好效果。新型仪器仪表研发要在技术物理基础上,与精密机械、电子计算技术等结合,把测试技术、新型仪器仪表研究与开发以及特殊元器件制造工艺作为技术物理的培养目标和方向。1979年9月,他在第一批新生开学典礼上说:“为什么我们中国留学生在国外学习多有建树和成就,是因为国外仪器仪表设备先进。”

        王校长特别强调技术物理、精密机械、材料科学、电子技术、计算机与科学管理等专业设置及专业间的协调配合,在打好坚实理论基础的同时,尤其重视普通物理实验和专业性实验,建立开放型实验室,让学生自己动手维护和修理仪器设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既要会做实验还要会设计实验。专业课老师要搞科学研究,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技能,走教学、研究、生产三结合道路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科技人才。当年的毕业生普遍受到大学、研究所和企事业单位好评,很多已成为专业技术骨干。有位大学教授曾对我们老师说:“从哈尔滨科技大学考来我们学校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都是好学生。” 

        值得老校长欣慰的是,他一手创建的技术物理系已由最初的一个专业发展为应用物理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光信息科学与技术、材料物理、微电子学等五个专业,拥有物理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三个一级硕士点;在他的办学思想指导下,哈理工现已具有国家级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国家级大学科技园等一些标志性成果,学校已经形成了社会认可的“诚实为人 踏实做事”的双实品质。

        功勋卓著 平凡质朴

        1982年7月,老校长刚从北京来到长春,第二天就安排与我校在长春生产实习的学生开座谈会,其中有位女学生用英语汇报,王校长听了非常高兴,勉励学生都要高标准要求自己。

        1983年6月,当时老校长家没有搬进北京,自己单身住在北京友谊宾馆,因为宾馆的会议室供外宾和首长使用,所以他在百忙中选择在宾馆东侧大门外台阶上接见了来京做毕业论文的师生,长谈了两个多小时。

        老校长每次来校都带来科学技术的最前沿信息,每次讲话中都有我国科学发展前沿内容。据一些老教师回忆,早在1995年9月,老校长的来校讲话中就包括了信息高速公路现状与发展前景的内容。

        2000年9月6日,哈尔滨理工大50周年校庆,85岁高龄的老校长重返学校。在视察校园和实验室后,他说:“高等学校的教育要为企业技术创新服务,要尊重实践的需要,要切实做到科学与技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本科教育一定要强调基础宽厚,理工科也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做到全面发展,适应未来建设需要。”如今,老校长的谆谆教导和慈祥面容仍然令人记忆犹新、深刻难忘。

        我们的老校长功勋卓著,身处尊位,学高八斗,却始终恪守清廉简朴的生活准则。坐飞机通常是普通舱,从不用高档营养品,所得奖金几乎全部捐出。在和师生相处中,为人谦和,平易近人,行端身正,不图名利,展现出一心为国为民的伟大科学家平凡质朴的生活本色,这些都将成为我校世代继承的宝贵精神财富。

        哈尔滨理工大学师生为失去我们敬爱的老校长而万分悲痛,我们将铭记老校长的谆谆教导,秉承老校长“教研并举,理工结合;多科互用,形成特色;卓育人才,亦能亦德;应迎世纪,面向祖国”的教育思想;学习老校长心系祖国、献身科学、战略思维、脚踏实地、谦虚谨慎、不计名利的高尚情操和优良作风,早日把哈尔滨理工大学建设成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

        (作者为哈尔滨理工大学校长)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