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7月31日 星期日

    声 音

    《 光明日报 》( 2011年07月31日   07 版)

        编者按:在学习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时,很多专家学者在解读报告内容时,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一些问题,比如:在过去的90年风雨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何以战胜内忧外患,取得胜利?我们党不断前进的动力和源泉是什么?等等。本刊将陆续摘登这些解读内容,以满足大家学习的需要。

        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

        抵御内忧外患的“抗体”来源于制度优越性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首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是一个新提法,对于我们当前和今后的工作有很直接的指导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三个形态:一个是实践形态,即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二是理论形态,即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是制度形态,即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胡锦涛总书记这次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大成就作了一个科学、深刻而又精辟的概括,对于我们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都有重大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概括的五个“有利于”,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五个优越性。

        在90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在考验中更加成熟,在挫折中寻找智慧。中国共产党能够在各种困难风险面前经得住考验,有自己的“抗体”。这种“抗体”从制度上体现出来,体现为这种制度不仅有活力,还能保持和谐稳定;不仅能发展,还能保持公平正义;不仅能够发展,还能够抗风险。同时,一方面,我们要在继续深化改革的过程中,继续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五个“有利于”的优越性;另一方面,要按照五个“有利于”的方向去规范我们的政治体制改革。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石仲泉:

        中国共产党能取得成功的两个源泉

        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的一个基本结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中国共产党能取得成功的两个源泉:理论源泉、力量源泉。

        从指导思想来说,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坚持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这是我们党90年来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伟大成就的一个理论源泉;从我们党和人民血肉联系这个角度来讲,人民是我们党能够取得这些伟大胜利、伟大成就的力量源泉。

        (分别摘编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人民论坛》)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