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7月27日 星期三

    “陌生的”朋友来相会

    《 光明日报 》( 2011年07月27日   15 版)

        ■7月26日,33名来自阿拉伯世界的媒体精英,恋恋不舍地登上飞机,离开他们刚刚喜爱上的中国。

        ■21天前,他们中的很多人是带着偏见来到北京参加研修的。偏见,来自于西方媒体的报道。但在中国的所见所闻,让这些偏见一个接一个破灭消散。

        ■媒体人才的交流、沟通,带来了国民间的理解与互信。“我们将通过自己的报道,让各国人民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他们说。

        各国记者的交流平台

        来自埃及的艾哈迈德和来自沙特的阿卜杜拉·阿齐兹,在北京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他们都是各自国家的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虽然同属阿拉伯世界,以往他们却没有机会见面和交流。

        他们的相识、相知,得益于为期21天的“阿拉伯国家广播电视记者研修班”。这也是2005年以来,中国政府组织的第17个面向发展中国家广播电视媒体从业者的援外研修班。

        与他们同时在北京参加研修的,还有其他31名来自约旦、黎巴嫩、摩洛哥、叙利亚等12个阿拉伯国家和阿拉伯联盟(国际组织)的广播电视媒体从业者。

        他们都是各自国家的“当红”记者、编辑、主持人或电视导演。

        本次研修班的主题是“新媒体时代的广播电视”,侧重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结合。针对本次研修班代表均为一线记者、编辑,沟通欲望强烈的特点,中方增加了交流座谈环节的比重,组织代表们与各相关部门官员、专家、媒体从业人员进行座谈,就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碰撞与融合、新媒体技术对新闻报道的影响、如何处理突发事件报道以及中国政党制度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实习考察、现场教学是本次研修班的重要内容。中方组织各国代表赴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国网络电视台进行现场教学。此外,代表们还参观了浙江华数、阿里巴巴和新浪等新媒体企业,与业内人士、专家学者座谈,全面了解了新媒体时代中国媒体的发展情况。

        研修搭建了广泛沟通的平台,各国媒体人不仅对中国国情以及中国广电发展现状有了准确、客观的认识,也打开了他们之间交流、沟通的大门。研修班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8%的学员认为此类研修项目有助于提升他们的工作;具体到本次培训,90%以上的学员认为研修班组织的活动及取得的效果远远超出预期。

        这样的评价在历次研修中屡见不鲜。2010年“发展中国家主流媒体部级研讨班”代表、吉尔吉斯斯坦卡巴尔通讯社社长特杜·卡扎耶夫就表示,在中国举行的广播电视国际研修活动足以证明,北京已经成为各国记者对话的平台。

        认知当代中国的窗户

        在2011年5月的“发展中国家广播电视记者研修班”结业式上,萨摩亚国家电视台记者艾瑞米亚自弹自唱,表演了他创作的歌曲:

        抱紧我,像你永远不愿我走 

        因为我即将乘飞机离去 

        不知道何时才能回来 

        噢!中国,我真的不想走……

        其实,来中国之初,艾瑞米亚并不是这么友好。第一次座谈,他就率先发难:“我认为,中国压制新闻自由。”

        “请你举个例子。”中方项目组人员说。他举不出来,想了半天,嗫嚅道:“我听说的。”

        和他一样,很多研修班代表是带着一些莫须有的偏见来到中国的。塞拉里昂通信部高级制片人史丹利·班古拉初到中国时,不仅用审视和怀疑的眼光看待一切,甚至对中方工作人员也不理不睬。

        他们的负面印象有着深刻的现实背景。来到中国之前,西方媒体的报道是他们了解中国的主要途径,而这也正是造成他们误读中国的重要原因。

        所幸,研修班为发展中国家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提供了一个近距离接触中国、了解中国的良好机会。

        ——在北京牛街,来自阿拉伯国家的代表对这里的女寺感到惊奇。因为按伊斯兰教的传统,只有男子才可以进清真寺,即使在阿拉伯国家也很少会为女性专门设立清真寺。

        ——很多研修班的代表在新疆等民族自治地区看到,当地官方语言中一定有民族语言,政府文件必须要用两种语言表述,亦感到中国对民族、宗教是尊重的。

        ——虽然同样面临人口压力,但很多发展中国家代表仍对中国计划生育政策持有成见。中方工作人员把学者的观点介绍给他们,告诉他们中国民族地区可以生两胎,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也可以生两胎,中国的人口政策是包容的、开放的、不断调整的。 

        ……

        随着一次次坦诚交流,以及对中国了解的一步步深入,这些媒体精英们完成了职业生涯中一次最鲜活的体验,所见所闻很快转变了他们对中国的印象。

        沉默的史丹利,遇见中方人员开始主动打招呼。临别前,他动情地说:“我亲眼看到的中国,与之前从西方媒体那里了解到的中国大相径庭。现在,我将带着对真实中国的准确认识回到我的祖国。”  

        “此次中国之行让我发现了一个不同于西方媒体所报道的中国。”尼日尔国家电视台台长顾问伊索夫·萨尼也表示:“你们为我们构建了一个发展的典范。还有什么比中国的崛起更加正常的呢?”

        代表们普遍认为,研修班为他们提供了全新的视角,让他们全方位地认识了一个现代化、高速发展的中国。许多参加研修班的记者都表示,回国后将加大对华报道力度,让本国人民了解真实的中国。

        代表们也毫不隐讳地指出,中国目前在国际舆论上的话语权与其经济和政治地位是不相匹配的。“中国与阿拉伯世界的双边贸易额3年前就超过了1000亿美元,但是中国政府的领导人是谁,我们都不太清楚。”代表们说,“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媒体之间的关系应该与我们双方的国家关系相适应。”

        促进媒体合作的桥梁

        7月22日,研修即将结束,艾哈迈德主动找到中国广电总局的官员,表示希望能在节目互换及共同报道方面,开展与中国电视媒体的合作。

        叙利亚国家电视台的导演山姆斯则表示,希望可以把中国电视连续剧《红粉世家》引入叙利亚,他打包票当地观众会喜欢这部戏、喜欢中国。

        对于各国代表来说,来到陌生的中国,逐渐认识并了解中国,将对日后的报道产生重要的指引作用,更将是一系列崭新合作的开始。据国家广电总局调查显示,91.3%的研修代表非常愿意与中国加强在广播电视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自2006年起,瓦努阿图就开始派记者和官员参加广电总局举办的国际研修和培训项目。2010年10月的“发展中国家主流媒体部级研讨班”上,瓦努阿图总理府新闻官麦特米特森与四川电视台、海南电视台、中国中央电视台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达成了合作意向,并成功促成了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英语节目在瓦努阿图的落地。

        近年来,中国广播电视援外培训积极服务广播电视“走出去”工程,促成与发展中国家广播电视的诸多合作项目,有效推动了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节目的海外落地和传播范围的扩大。

        研修中,代表们也纷纷指出,目前重大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70%—80%都掌握在西方少数发达国家手里,由他们来决定人们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国际新闻中,不仅对中国存在误读,关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报道也通常充斥着战乱、饥荒、自然灾害等负面信息,少有正面报道。“发展中国家需要加强合作,在国际重大事务中发出自己的声音。”他们说,“我们应该一起勉力战胜无知,创造和谐与美好。”

        本报记者 罗旭

        ■链接

        媒体援外培训

        援外培训即援外人力资源开发合作,是由我国政府提供经费,以研讨、研修和培训的形式向发展中国家相关人员传授先进的管理知识和科学技术的援外形式。

        近年来,由中国商务部和国家广电总局联合举办的广播电视国际研修和培训项目,成为扩大中国媒体对外交流与合作,开展公共外交的一种有效手段。

        国家广电总局援外培训机构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共有来自五大洲135个国家的1000多名广播电视部长级官员、国家级电台电视台的负责人以及中高层管理者、新闻官员和技术人员等参加了中国举办的各类国际研修和培训项目。

        照片说明:上,2011发展中国家广播电视记者研修班代表在参观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上中,2011阿拉伯国家广播电视记者研修班代表在参观浙江广播电视集团。下中,来自安提瓜和巴布达的伊丽莎在讨论中发表看法。下中,来自塞拉利昂的奥拉比西在课堂上发言。下,中外电视同行在交流。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