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从今天起,将连续报道江苏省张家港市“张闻明”八年资助湖北三坪希望小学的感人故事。“张闻明”善举的八年坚守,让更多的孩子走出了大山深处。在张家港,这绝非一个孤立的好人好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张闻明”的爱心行列,无数“好人群体”涌现,“好人文化”渐成风尚,本报将陆续推出相关报道。从张家港文明城市的创建过程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道德的力量、文明的力量。
爱心可以相互影响,善举可以不断传递。“张闻明”的发起人曹丽萍,就是受到了乡村教师宋芳蓉事迹的感召而走上了爱心之路。八年的时间,“张闻明”已从张家港移动通信公司团支部的默默奉献,“蔓延”成整座城市的爱心接力。当张家港市的新闻媒体全城发动寻找“张闻明”时,许多人为“张闻明”的善举而感动,自己也加入到了“身边好人”的队伍中。从一个人到一群人,从一些人到一座城市,道德的力量在增长,文明的力量在传递。
善和美的氛围需要营造。在张家港,好人好事的氛围十分浓厚,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发现好人、弘扬好人,张扬“好人文化”,对善举给予大力肯定,对道德模范给予多种形式的关心和照顾,建立起“好人”成长的激励机制,在全社会树立“好人有好报”的价值导向,从而培育出更多的好人群体。比如,“真心英雄”年度人物评选等活动,在大家心目中树起了可触可学的道德“标杆”。同时,在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中也非常讲究艺术性,少了简单说教,多了“和风细雨,润物无声”的道德滋养。
文明城市共建,文明城市共享。一座城市的文明水平,不仅表现在外部环境上,更体现在精神本质上。文明城市创建,根本上还是要塑造一座城市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内核,让这座城市的氛围更加和谐,让这座城市“软实力”提升,从而获得更好的发展,让生活在其中的人更加幸福。
当前,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在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至关重要,要努力培养一种观念、弘扬一种精神、树立一种风尚。作为首批全国文明城市,张家港探索让“做好人”成为一座城市的道德“标杆”,更加强调内在人文精神的培育,体现出明确的价值追求。“好人文化”的道德风尚,是张家港精神在新时期不断丰富内涵的生动体现,也成就了张家港这座文明城市的精神内核。
创建文明城市的目的,是为了培育更有道德感的人,是为了用良好的道德风尚去引领人的价值取向,是为了城市人们更加幸福的生活。张家港市的努力和探索,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