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福建农林大学办公楼会议室的窗玻璃,一幅绝妙的风景画展现在眼前:中华名特优植物园里郁郁葱葱,湿地公园、樱花园里姹紫嫣红,观音湖、莲花池内碧波荡漾……“全国绿化模范单位”的殊荣果然名不虚传。
“一所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和谐统一的高校,对陶冶师生情操、营造校园文化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福建农林大学党委书记陈永正博士用饱含深意的话揭示了风景背后的“精神”。
陈永正书记说,当前,福建农林大学正在开展“文化校园”建设。从人们常说的“校园文化”到“文化校园”,字面上差别甚小,实际上却有着更深的内涵。“‘文化校园’更着重于高校的文化引领作用。当前,国家赋予高校的任务有四个,除了以往提到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增加了一个‘文化引领’。这把高校的社会责任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他这样表示。
陈永正书记说,福建农林大学正在探索的“文化校园”建设,包含了一系列的文化工程,比如,把“绿色校园”建设进一步提升到“生态校园”建设,就是其中之一。近年来,学校围绕着生物多样性、人与自然和谐的基本理念,充分利用学校的自然环境和学科专业优势,规划实施了“生态校园”建设。学校里的中华名特优植物园种植了各省的名特优植物和功能性植物,集教学、科研、生态、观赏、运动休闲、思想教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这在高校园林绿化景观中是绝无仅有的。校园的湿地公园不但为水生动、植物提供了优良的生存场所,也为多种野生动物特别是水禽提供了栖息、迁徙、越冬和繁殖场所,使这里成为60多种珍稀野生鸟类的“天堂”。陈永正书记说:“在我们的校园里,每一处风景都有‘文化’,都在告诉大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理,这些都会对同学们将来服务社会、服务农业现代化产生重要的文化影响。”
学校深入实施“文化引领”战略,既体现了高校的社会责任,也符合自身在海西建设中的定位。“爱党爱国爱校是福建农林大人的政治品质,明德诚智是农林大人的人格品质,博学创新是农林大人的学术品质,拓荒实干是农林大人的创业品质。”陈永正书记表示,作为福建省级重点建设高校,福建农林大学要肩负起为建设生态海西培养更多人才的责任。他说,“文化引领”就是要培育、传承学校75年发展孕育的独特的精神品质,大力培养具有“五生”理念人才;就是要践行“五生”理念,大力倡导低碳、节能、环保生活方式和行为,建设生态校园,成为社会新风尚的典范和生活新方式的示范,引领社会发展潮流。
高校发挥文化引领功能,需要有更多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新认识来支撑。陈永正书记所说的“五生”指的是“生物、生命、生产、生活和生态”,这是“人—社会—自然”体系中的五大关键因子,这五大因子通过各种演替和反馈关系组成一个完整的有机系统。其中生物是包含人在内的生命系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命是生物在更高层次发展的结果,同时,生命又通过其支持生态系统的活动影响着生物的进化;生命系统因人类的存在和发展,产生了特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而人类通过这种特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又反过来不断提高生命的质量。“从人类文明的演进来看,‘五生’理念反映了人们对构建‘人—社会—自然’和谐相融的生态文明体系的追求,也是包容性发展的必然选择。”陈永正书记这样表示。
对于下一阶段如何落实“五生”理念,陈永正书记认为,生态海西建设需要高校培养出拥有崭新生态理念的人才,也需要高校扛起传播先进文化的旗帜。“福建农林大学将把‘五生’理念融入到学校教学、管理、服务各个层面,渗透到人才培养、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各个环节,体现到校园建设的各个方面,主动引领社会,承担起高校建设和谐社会所应肩负的责任。”
(本版图片由福建农林大学党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