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7月25日 星期一

    达芬奇造假启示之二:

    谁造假,就让谁关门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07月25日 02版)
    达芬奇家居杭州店被公安部门责令停业,并贴上了消防部门的封条。新华社发

        对话嘉宾:

        李志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EMBA顾问)

        章政(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

        邱宝昌(中国消费者协会律师团团长)

        早在6年前,达芬奇家具“出口转内销”的造假行为就被揭露。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媒体曝光后,达芬奇家具能够坚挺6年“顽强”地造假!除了达芬奇家具蓄意而为、部分消费者“只买贵的”心理支撑外,这一事件深刻折射出社会商业诚信的缺失。让“无良企业”活不下去,完善社会信用体制、健全信用法规是关键。

        无良企业:严重伤害商业诚信和公平

        记者:从产地身份,到原材料,再到进出口“一日游”造假以及产品虚假标注等,达芬奇家具被自己精心炮制的“洋马甲”拉下了马。该如何看待达芬奇这种极不诚信的行为?

        李志起:达芬奇家具东莞代工厂——长丰家具生产的仅3万元的家具,一进达芬奇大门套上“洋马甲”,就飙升至30万元。这些天价家具原料并非意大利名贵木材白杨荆棘根,而是高分子树脂材料、大芯板和密度板。此外,央视曝光了达芬奇家具进出口造假“一日游”路线图:海宁—上海保税区—达芬奇仓库。

        达芬奇披上“洋马甲”的目的是牟取暴利,它破坏的是市场经济的诚信原则,钻的是现行社会信用体制不完善的漏洞。达芬奇的中国制造并不是硬伤,其主要问题在于不承认中国制造,品牌属于伪品牌,自称的文化渊源都是假大空,产品质量不合格、企业无道德无诚信才是罪过。达芬奇造假事件彰显眼下商业环境的一个事实——本该流淌着“道德的血液”的品牌,严重伤害着商业诚信和公平。

        章政:假洋品牌泛滥,致使诚信扫地、道德滑坡,商业道德岌岌可危!一方面是消费者对市场丧失信任、对日常生活忧心忡忡,另一方面是一些企业按照潜规则行事,根本不把消费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生命当回事。而且,在危机四伏的消费市场中,不要说到位的监管,即便是准确的信息也往往严重缺失。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石,其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基本信任关系。它不仅包括道德层面的践约行为,还包括经济层面的价值运动和社会层面的制度规范。目前,各行业信用建设水平参差不齐、信用服务市场不完善、信用法规不健全等成为影响和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也为达芬奇之流违规造假提供了可乘之机。企业需要深思,社会同样需要反省。

        消费者:可以依据法律主张权利

        记者:针对达芬奇“一日游”等造假行为,消费者该怎样运用法律武器?

        邱宝昌:生产商一定要把产地标明清楚,这是非常重要的,这便于消费者充分知情、选择购买。一些生产商利用人们对洋品牌、名商标的信任去注册一个商标,然后在国内贴牌生产的情况屡见不鲜。如果涉嫌误导或隐瞒产地,那就涉嫌欺诈行为。现在,达芬奇通过“一日游”给消费者造成纯进口的错觉,涉嫌误导;更关键的是,达芬奇入关之后隐瞒了事实、欺骗了消费者,涉嫌违法。在重庆,达芬奇涉嫌向消费者提供虚假关单,这首先涉嫌欺诈,关单上有货物、品种、海关检疫、产地、原产国、厂名等内容,这隐瞒了真相,涉嫌误导。同时,如果查实是达芬奇从中伪造、变造或篡改关单,情节严重就可能构成伪造公文罪。

        章政:社会诚信体系是由道德、经济、法律等多个层面构成的制度体系,完备、有效的社会诚信体系是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的基本条件。当前,有些企业为了提高品牌知名度,不惜背弃诚信原则,甚至捏造品牌搞虚假宣传,靠“借牌”生存的企业不止达芬奇一家。达芬奇事件再次暴露了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尤其是诚信、信用体系建设的法规明显缺乏。达芬奇的虚假宣传侵害了消费者权益,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消费者可以依据法律主张权利,行政部门也要根据工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严格执法。

        中国品牌:欺诈必将覆灭,有信方能立

        记者:有观点认为,达芬奇事件说明,中国本土品牌的知名度与国外品牌尚有差距,部分消费者畸形的消费心理成就了“假洋鬼子”。您怎么看?

        李志起:是的。除此之外,达芬奇事件更与中国企业的急功近利脱不了干系。近些年,假洋品牌泛滥成灾,前有施恩假冒洋奶粉,后有欧典地板的“德国制造”谎言。其目的是什么?无非就是牟取暴利!而且,操作起来成本也不高,通过专业的商标注册机构注册国外品牌,除官方收费外,注册公司的代理费只需花费1000元到3000元不等。有了这层“洋皮”之后,即使是在北京木樨园这种批发市场批发价格200元的衣服,包装成意大利品牌后,可能就会卖到1000元左右。据媒体报道,目前假洋品牌的造假主要通过四种手段:境外注册公司、境外注册商标、国内注册洋商标以及伪造进口手续。达芬奇倒塌的空中楼阁,足以告诫所有正在努力中的中国企业,“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过程中,有信方能立。企业蒙骗消费者只有一种结局,那就是品牌必将覆灭。

        本报记者 杨 亮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