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今年的高考录取率将超过70%。高考结束后,准大学生们从多年来疲惫单调的“备考”状态中解脱出来,一边等心仪高校的召唤,一边走出校门和家门,开始设计第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暑假,迈出了走向社会的第一步。
感受社会锻炼自己
“您好,我们正在搞手机促销活动,最高优惠500元,有没有时间来看一看?”毕业于重庆清华中学的王成成,从7月3日起在一家商场做手机导购员,每月底薪1500元,外加提成。别看一身职业装的王成成做起业务来得心应手的样子,这个看起来还不错的工作,给她的第一印象却是“累”:心累,身体也累。
“做导购首先要身体好。每天站8个小时,而且总是要在几拨顾客间来回不停地跑,身体不好肯定要累垮。”王成成说。虽然累得很,还给自己报了瑜伽、拉丁舞培训班,每天下班后赶紧找个地方吃点东西,就得往健身房赶。“多学点东西,在大学里才不会成‘白菜’。出来找点事做,主要是感受一下社会,锻炼一下自己,体验一下父母挣钱的艰辛。挣到钱后,想给妈妈买一条裙子,给爸爸买一件衬衣。”对于未来的大学生活,王成成满怀期待。她报考的川外南方翻译学院的对外汉语专业,她说,在大学里她既会认真学习,又会积极参加社团活动。
西南政法大学大二学生吴忠,大学期间也做过几份兼职。他很喜欢王成成这种走出家门和校门,独立探索社会的尝试,认为这能帮助他们更快地成长和成熟。
我看见了未来的需求
洗衣服、叠被子、打扫卫生,给老人们读报,陪他们聊天……高考结束后,张玉就从家里的“重点保护对象”,变成了10多个老人的“保姆”。新的大学生活开始前,她都会在歌乐山上这个环境优美的养老院做暑期工,包吃包住,每月工资700元。“这些爷爷奶奶们特别喜欢和我聊天,他们的故事总是很迷人,他们还教会了我打太极拳。”张玉说,孝心和笑脸是自己和老人们融洽相处的秘诀。
毕业于重庆市涪陵区第十八中学的张玉,是经父亲的朋友介绍来养老院打工的。刚来的时候,她不知道该怎么跟老人交流。没想到一到养老院,老人们就拉着她聊天、晨练,还教会了她打太极拳,让她总觉得自己反过来成了老人们照顾的对象。
张玉对自己的评价是乐观、善良、吃苦、向上。她今年报考了重庆理工大学的社会体育专业,希望大学毕业后能从事体育教育。在养老院打工的时间不长,但张玉已经看到了老年产业的巨大发展空间:“我看到了未来社会的需求。”
学习实践两不误
“学了三天,已经会倒车了,开车的感觉真爽。”早在高考前,重庆市杨家坪中学的张雅青就已经开始规划暑假生活了。“高考只是个结束,暑假才是真正的开始。长时间高度紧张之后的暑假显得很漫长,不好好利用怪可惜的。学会了开车,以后找工作也多一个优势。”张雅青说,班上很多同学都在高考前进行了“精打细算”,暑假里要么旅游,要么学外语,要么参加社会实践,她想几者兼顾。8月份,去学德语,明年要争取去德国留学,另外,她还想开一家比较有品位的咖啡店或酒吧。
经历过自闭噩梦的王瑾雅,后来迷上了心理学,这次报考的也是西南大学心理学专业。“心理学可以用来宽慰自己,也可以用来关爱他人。”高考结束后,她就开始寻找心理咨询师助理的岗位,想亲身体会专业心理师是如何帮助他人排解心理疾患的。寻找实习岗位的这一段时间,她重新捧起了周国平的散文集,同时开始研读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并且恢复了跆拳道训练。“生命力是否强大,关键在于内心是否强大。我们要读懂自己,才能回看世界。身处现代社会,我们更要关注人的内心世界。”王瑾雅不假思索的话语里,有着一种超越自身年龄的深刻。
(本报记者 张国圣 本报通讯员 李 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