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7月18日 星期一

    巴蜀文化区的“水库效应”

    四川大学考古系教授 林 向 《 光明日报 》( 2011年07月18日   05 版)

        巴蜀文化区所处四川盆地具有得天独厚的人文地理条件:(1)资源丰裕,气候宜人,为古代各种生产力水平和不同经济类型的人们在此生息提供了有利的条件。(2)自成一个地理单元,四周高山屏障,内部江河丘陵交错,易守难攻,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发展。(3)地理位置有利于古代交通,东出三峡俯临江汉吴越,西接“藏彝走廊”连通中亚南亚。“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只是诗人的抒情,“栈道千里,无所不通”才是太史公亲见的实情。

        因此,它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犹如一座水库,对中国历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等,都起到了流动、储存、调节、融合、扩散等的“水库效应”。当外界有战乱变故,这里就成为“避难所”、时机成熟时逐鹿中原的“根据地”、开拓西南边疆的“前哨基地”。这种“水库效应”在不同历史时期四川地区五次大移民浪潮中﹙秦汉、两晋、五代、明清、抗日战爭﹚更见明显,而在其文明化的源头也有所体现。巴蜀考古的发现与研究提供了证据。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