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新闻报》电话窃听丑闻爆出,舆论哗然,默多克传媒帝国声名狼藉,不得不公开道歉,关闭《世界新闻报》,放弃收购天空广播公司,让两名高管——集团英国分支机构“新闻国际”总裁丽贝卡·布鲁克斯、旗下道—琼斯集团首席执行官莱斯·欣顿辞职。由于事态还在发酵,或许还有更多的丑闻将被披露出来,默多克传媒帝国正遭遇空前危机。
据现有报道披露,《世界新闻报》电话窃听涉及的对象包括:皇储查尔斯夫妇,球星韦恩·鲁尼,影星裘·德洛和休·格兰特,前副首相约翰·普雷斯科特,伦敦警察局专员布莱恩·帕迪克,伦敦地铁恐怖袭击遇难者家属,被谋杀的13岁女孩米莉·道勒……有报道说:《世界新闻报》搞窃听,受害者可能高达3000人。
为什么《世界新闻报》要进行如此众多的电话窃听?用英国媒体自己的话说,媒体竞争极其激烈,生存压力巨大。有消息称,英国大部分媒体,包括报纸、电视和网络,都雇用私家侦探,靠他们寻找医疗记录、地址和电话账单等信息,从而获取新闻猛料。《世界新闻报》前记者肖恩·霍尔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该报常常鼓励记者以窃听方式寻找信息,因为通过窃听能获得准确消息。他们甚至能用这些消息与别人进行交易,换取同等价值的线索。表面上看,这样的回答很“实在”。如果进一步分析,媒体电话窃听的根本缘由还是在于:媒体资本对媒体利润的贪婪追逐。这是因为,通过富有刺激性的内容提供来使读者市场最大化,从而使媒体利润最大化,已是众所周知的西方小报经营之道。
具有168年历史的《世界新闻报》是一份著名小报,自1843年创办以来,即以稀奇古怪的事情和刑事案件为新闻报道的侧重点。到1950年,《世界新闻报》成为当时世界上销量最大的11报纸。1969年,默多克接手《世界新闻报》,在“黄色新闻”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譬如,1997年8月31日戴安娜王妃在法国出车祸去世,《世界新闻报》大篇幅报道,并试图挖出所有内幕。从此,王室新闻逐渐成为该报的主角。2001年采访英国索菲王妃、公开澄清爱德华王子不是GAY;2007年4月独家爆料威廉王子和凯特分手。与此同时,该报在曝光体育丑闻方面也威风八面:最早报道奥运会“八金王”菲尔普斯吸食大麻的猛料,曝光另一位美国体育大鳄老虎伍兹的性丑闻。所有这些报道,都让《世界新闻报》一时风光无限,以致2011年4月5日一举拿下英国报业大奖之年度最佳娱乐新闻记者、最佳新闻记者、最佳视觉效果和最佳独家新闻四项大奖。当然,《世界新闻报》的煽情路线在赢得中下层民众喜爱的同时,也赢得了最大化的利润。
正是媒体资本对媒体利润的贪婪追逐,使《世界新闻报》在获取新闻线索、挖掘新闻猛料方面不择手段。据报道,《世界新闻报》除了雇用私家侦探非法窃听电话获得需要的新闻故事之外,该报记者还与警察“互惠互利”,即警察经常会把一些关注度高的案件内幕爆料给该报,以换取该报在版面上宣传他们的工作突出;或者用重金收买有关的丑闻信息;甚至假扮清洁工人从竞争对手那里偷“新闻”。这种不择手段的新闻挖料,所造成的恶果极其严重。
首先,这是对人权的侵犯。人权含义广泛,而其中的一种基本人格权就是隐私权,即公民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搜集、利用和公开。因此,世界各国的法律都对公民的隐私权实施保护。另一方面,公众人物,即那些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具有重要影响,并且与公众利益有关从而为人们所广泛知晓和关注的人物,又必须纳入媒体的监督之下。因此,西方国家有所谓“名人无隐私”之说。在今年7月英国《卫报》头条爆料《世界新闻报》在2002年非法窃听失踪少女米莉·道勒及其家人的电话、扰乱警方破案之前,英国人以娱乐的心态阅读《世界新闻报》上的各种名人爆料,往往比较容易原谅该报此前的“名人窃听”。而米莉事件却改变了事情的性质,报纸的窃听行为极大地伤害了这个悲剧的家庭,缺乏对人性的尊重。更为重要的是,这让英国人突然意识到,任何一个普通人都可能成为攻击目标,所有的人都开始担心自己的隐私安全,一下子人心惶惶。
事实上,无论是公众人物还是普通民众,只要其活动与公众利益无关,其隐私权都应得到保护,这才是对人性的尊重,才是对人的尊重。正如英国一位媒体律师所说:“每个人,即使是行为不良的名人,在涉及与健康、个人关系或金钱方面的信息时,都有隐私权和保密权。”因此,法律通常禁止单方面对各种电子手段的信息传播,如卫星数据传输、移动电话通讯、电脑网络数据传输等进行记录,如果需要的话,必须事先提醒有关各方需要录音或进行电子记录,并得到同意。因此,《世界新闻报》的电话窃听已构成犯罪,已有人为此而受到法律的制裁,还将有人为此受到法律的制裁。
其次,这是对伦理底线的挑战。《世界新闻报》曾标榜这样的“正义旗号”:“我们的调查团队将勇敢地揭露一切恶棍和欺骗行为。”的确,从“政治丑闻”到“医药奇迹”,到“现实生活里的奇闻轶事”或者“名人独家”,《世界新闻报》的揭丑报道无所不包,给人的印象堪称新闻界的“堂·吉诃德”。问题在于,新闻报道揭露世界的假丑恶,应当以弘扬人类的真善美为宗旨,应当以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为目的,因此,应当秉持一种激浊扬清、刮骨疗毒的社会责任意识,才能使揭丑报道具有正当性或合法性。然而,《世界新闻报》2002年非法窃听失踪少女米莉·道勒及其家人的电话,仅仅是为了追踪报道米莉失踪进程来吸引人们的眼球,结果误导警方的判断,导致少女失去被警方解救的机会而被谋杀。如此这般的电话窃听,哪有一点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社会责任感,哪有一点救人于水火的人类同情心?在此意义上,挑战伦理底线的《世界新闻报》关门大吉,理所当然!
《世界新闻报》消失了,但西方媒体资本的逐利本性并没有随之消失,此类事件今后是否还会上演,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