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粮猪安天下”。
对多数中国人来说,猪肉一向有着特殊意义,小到城乡居民的餐桌幸福,大到整个国民经济的通胀水平。7月,本是猪肉销售淡季,但肉价却高过旺季价格。让人不解的是,肉价近年来总是像坐过山车一样忽高忽低,让人捉摸不定。
肉价,已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价格问题。一段时间以来,农户饲养积极性下降,疫情、瘦肉精事件蔓延,饲料、人工、场地费、柜台费成本提高……涨价,无论消费者还是养殖者、销售者都叫苦不迭。如何给养殖户一个稳定的收入预期,如何改变传统的“大散养”的养殖模式,如何保障低收入群体的生活不受影响,甚至,如何提高整个社会的诚信水平,这都是隐藏在肉价背后的问题,也是转方式、调结构的过程中需要回答的问题。
价格:淡季中创出新高
“五花肉32元一公斤、里脊肉36元一公斤、排骨32元一斤……”——一如北京当下酷暑难耐的天气,超市里醒目的价格牌提示着猪肉市场的“火爆”。
“前不久还10多块钱一斤,如今都涨到15块多了。”在北京广德宜家农贸超市,消费者彭先生询问肉价后,显得有点无奈。
“现在猪肉价钱太贵了,都快赶上牛肉了,买的也少了。”旁边的李女士感慨地说。
在这里记者看到,售卖猪肉的摊位并没有太多消费者光顾。临近傍晚收摊,不少的摊位仍有大量的肉没有卖出去。“肉价还没涨起来的时候,我一天能卖掉超过近100斤的猪肉,好的时候150斤都卖过,现在一天能卖50斤就不错了。”一位刘姓小贩抱怨道。不少消费者靠近柜台看了看价格,又转身走开了。
北京新发地,猪肉价格的上涨也让批发商有些无奈。“以前我一天能卖10头猪左右,现在连5头都卖不了。”批发商腾先生告诉记者,“过去每头猪能赚四五十块钱,现在赚不到30块。”
“来我这儿买肉的都是酒店、餐厅和各种企事业单位,大的客户原来一次都会卖超过100斤的肉,现在肉价涨了,买的也少了,50斤就很不错了。”腾先生介绍,与往年同期相比,猪肉批发均价从八、九元涨到了现在的十三、四元左右,上涨幅度超过60%。
怕记者不信,腾先生拿出近期的进货单,上面猪肉拿货价基本上都在每公斤23元以上。“今天的进货价是每公斤24.8元,担心卖不出去,只拿了374公斤肉,不过这中午12点都过了,还有100多公斤肉没有卖出去,只有放到明天再卖了。”
做了十几年猪肉销售的腾先生对眼下的行情也感到意外:“肉价涨涨跌跌很正常,不过今年涨的有点离谱,淡季超过了旺季的价格。”“现在能保本就不错了,已经有不少摊主都选择休摊了。”腾先生指着对面几个空摊位感叹道,“生意难做呀!”
通常,每年春节后,猪肉价格开始下降,6月份左右到达价格底部,随后再慢慢回升。今年却一反常态,去年10月起,仔猪价格就停止回落。5月初开始,全国猪肉价格呈井喷式上涨。7月5日,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的数据显示,猪肉均价达到24.95元公斤,创下了近三年北京猪肉价格新高。
成本:多因素推波助澜
“只要有需求,就会有涨价”。在全社会持续上扬的价格体系中,推动肉价上涨的力量显得有些千头万绪。
猪肉价格的异动,在基层与“猪”打交道的人有着更为敏锐的触觉。“几乎每三年猪价就有一个高峰与低谷的轮回,基本上赚两年亏一年。”北京大兴区的赵大叔养了20多年猪,在他的记忆中,“2002年猪价极低,2004年又高了,瘦肉猪的生猪价格能卖到5.2元一斤,卖一头猪能挣200元-300元。2006年又到了低谷,仔猪价格不论大小一律15元一只,不到2005年高价时的1/10。”
今年猪价又开始一路向上狂飙,多数养殖户的第一反应是,“这是对去年低价的一个补偿”。由于去年近半年的连续亏损,大量中小养殖户退出养猪行业。2009年9月至2010年6月,生猪价格连续9个月下滑,养殖户亏损面一度达到58.2%,部分养殖户缩减养殖规模,能繁母猪存栏下降,影响了今年上半年生猪出栏。
养殖户的意愿决定了生猪存栏数量的变化,而决定他们选择的依据却显得既合理又随意。
“今年1至6月,饲料玉米的价格一公斤2.18元,比去年上涨了10%,比前5年上涨了30%以上。而雇一个饲养员的工资也比去年涨了20%以上。”赵大叔算了算自家的养猪账,“按6月份价格算,购买仔猪到出栏一头100公斤肥猪,饲养成本在1350元左右,比去年涨了20%多。
“我们这儿的摊位租金从原来的1500元涨到了3000元。没办法,这些钱都得加进猪肉价格里面,我们不能做赔本生意。”滕先生说。
“我家邻居前年养猪赚了,去年一年把赚的都扔进去不说,另外又赔了不少。情况太不稳定,我今年也决定不养了。”一些养殖户的选择很随意。
多数人都不约而同提到年初发生的肠胃炎疫情曾导致大量母猪死亡,以及“瘦肉精”事件给整个生猪行业带来整顿等,这些因素都或多或少地对猪价上涨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对他们来说,决定养猪投入是自家的一本小经济账,转年间却变成了影响经济运行的国民经济大账。猪肉在整个CPI中的权重不容小觑。养殖户有进有退,肉价有涨有落,整个社会的物价水平也因之或涨或跌。
“涨后必跌,跌后必涨”。看似规律可循,实则难以把握。对养猪市场七成以上的小规模分散养殖户而言,一方面在价格暴跌时鲜有坚持下去或入场的勇气;另一方面由于缺乏信息渠道,个人行为的主观性、盲目性较高,难以对市场做出准确预期。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村所谓的养猪产业化,更多还是“大散养”的格局。农民依然以一家一户的庭院式圈养为主,尽管多数规模比以前大,但延续的还是“小农经济”的传统。
值得一提的是,受土地租赁费用增加、环境保护压力加大、企业发展资金来源渠道较窄等因素限制,近些年刚刚起步的大中型规模养殖企业发展遭遇瓶颈,养殖扩张速度正在减缓。
求解:稳肉价平衡两难
城市人一般认为,粮食和猪肉这些基本生活品价格越低越能保障人民生活。这种想法无疑让农民很无奈。猪肉似乎只有保持在一个既能让农民获利、又能让城市人接受的价格内,才能长期稳定。
而行政干预同样面临两难。每遇价格剧烈波动,人们通常会希望政府进行政策干预,稳定物价。如果政府用政策手段干预市场价格波动,产能急剧扩张后致使猪价回落,生猪养殖严重亏损,投资者逃离市场,很容易为新一轮价格暴涨埋下伏笔。
猪肉价格的快速上涨不仅让收入增速有限的城乡居民难以接受,更重要的是,价格的忽高忽低对经济发展带来极大的破坏力。当前社会最关切的是通胀压力。6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6.4%,创出2008年7月以来的新高。食品价格依然是拉动CPI上涨的主要因素,其中猪肉价格上涨57.1%,影响CPI上涨约1.37个百分点。
“价钱卖得高,但养殖户的利润却不高。事实上,忽高忽低的价格让养殖户无所适从。他们更希望猪肉价格能保持平稳,他们的收益才能有保证。”东方艾格农业咨询公司分析师马文峰分析。
而从长远看,如何从根本上稳定生猪生产发展,为猪肉价格长期稳定奠定基础,不让猪肉价格再坐“过山车”?
农业部畜牧司司长王智才提出,各地要落实好生猪调出大县奖励、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生猪良种补贴和扶持“菜篮子”产品生产等扶持政策。
“切实稳定中小养殖企业的生猪养殖规模和进退速度是关键。”马文峰建议,联结分散的散养户,在市场信息、饲养技术、饲料购进和商品猪销售等方面给予及时的服务和支持,有助于将市场风险和疫病风险降至最低。
来自农业部的消息显示,目前全国能繁母猪存栏已连续2个月增长,仔猪存栏量连续5个月增长,下半年高企数月的猪肉价格也将应时“降温”。
有关专家指出,尽管生猪存栏数量在恢复,但土地、人工和能源等养猪成本仍存在刚性上涨的空间。要防止“过山车”现象,关键是要保障养猪农户收入的稳定增长,而与此同时,一定要千方百计采取措施保证低收入群体的生活。
来自国家发改委的最新消息显示,截至6月中旬,渐江、宁夏、天津等18个省区市已经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年底年全国31个省区市将全部建立该机制。
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前不久表示,中国目前不会采用通胀作为货币政策目标,但能够容忍经济转型过程中所产生的一定程度的通胀。有关专家指出,在一段时期内,容忍一定程度的通胀,提高农产品价格或许是鼓励农民种粮养猪、提高农民的收入,甚至是改善经济结构的好办法。(本报记者 温源 通讯员 张小龙)
我说几句
6月份CPI涨幅不是顶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 陈东琪:
7、8月份的夏季应该是肉类价格下降的时期,但今年到目前为止猪肉价格都在明显上升。由此判断,进入秋季以后,猪肉上涨的趋势依然很难改善。这也是“6月份CPI6.4%的涨幅不是顶”的重要原因。预计CIP将从8月开始下降,四季度快速回落,全年CPI同比增速接近5%。
给农民一个价格预期
中国社科院博士生导师 张晓山:
我们要建立完善的流通、价格机制。比如减少流通、运输、屠宰、加工成本;给农民一个价格预期;用大规模的养殖来稳住市场。其实对于整个农业都要这样,订单式生产可以避免此前的猪贱伤农以及海南香蕉无人要的事件发生。现在的农超对接、产地直销等都是很好的尝试。
应采取粮食联动机制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 郑风田:
今年全球粮价上涨超过60%,但因为我国有一套完善的粮价调控体系,所以粮价没有出现暴涨。而养猪主要消耗玉米,玉米涨价导致猪肉成了价格上涨的“缺口”。中国应采取粮食联动机制,比如让城镇居民收入、国际粮价、原产品价格与中国粮价都实现指数化,否则如果收益太低使农民不再养猪,价格报复性上涨潮就会接着到来。
生猪市场供应有保障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 王爱国:
预计今年7、8月份以后,猪肉价格的同比涨幅会逐步回落。从生产的情况来看,全国的生猪存栏,从3月份开始,已经出现增长的势头,而且连续四个月增长。从母猪存栏情况来看,5、6两个月连续增长。这些增长的生猪,正好应该是在下半年的8到10月份出栏,这些出栏会增加市场的生猪供应。在中秋、国庆期间,生猪的市场供应是有保障的。
谢育晶整理
延伸阅读
中央:高度重视 密集调研
7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走进本溪市长江农贸市场,与顾客们聊收入、谈物价。他对大家说,当前,一些推动价格上涨的因素虽然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但没有根本消除,稳定物价总水平仍然是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政府正在采取措施平抑物价。随着政策的落实,物价会得到有效抑制。
7月9日,温家宝在咸阳市走访农户和超市,就生猪生产、流通等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行调研。温家宝指出,猪肉消费是群众的刚性消费需求。稳定猪肉市场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有关部门要立即行动起来,尽快恢复和出台扶持生猪生产的政策,向市场发出稳定信号。同时研究治本之策,跳出生猪生产周期性波动的怪圈,实现平稳健康持续发展。
部委:多措并举 稳定肉价
近日,农业部提出六项措施,其中包括督促地方落实好生猪调出大县奖励、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生猪良种补贴和扶持“菜篮子”产品生产等。
商务部表示,将加强市场预警,同时,加强中央储备肉的管理,确保中央储备肉在调控需要的时候,能够调得动、用得上。
各地:出台奖补 启动储备
重庆市表示目前已下发9000万元资金到21个生猪调出大县,对其进行奖励;将4000万元的标准化规模养殖专项资金下发到各有关单位。
辽宁省透露,自6月22日起,对全省投放5800吨储备冻肉。雨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