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7月14日 星期四

    吉林大地党旗漫卷

    ——吉林省开展“三帮扶”工作纪实

    《 光明日报 》( 2011年07月14日   04 版)

        30万名机关党员干部、党员技术人员、党员志愿者与30万名低保对象结对帮扶;每年投入5000万元引领创业就业行动;3年内筹措资金122亿元确保低保对象基本生活;千名处长进千村、千名党建指导员下基层……在建党90周年的喜庆氛围中,吉林省帮扶困难群众、帮扶困难党员、帮扶薄弱基层党组织的“三帮扶”活动也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这三个帮扶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民生改善、增强基层党组织的生机和活力为目标,以解决困难群众和困难党员生产生活问题、加强薄弱基层党组织建设为重点。”吉林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黄燕明表示,在帮扶活动中,吉林省提出了具体的任务和措施,同时建立起工作协调机制、投入保障机制和监督考评机制,确保这项活动的深入推进。

        科技之风“吹绿”贫困山沟

        吉林省东部长白山区,尽管是省内自然资源最丰富且极具发展潜力的地区,却有着5个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

        针对当地特点,负责定点帮扶工作的吉林省科技厅努力创新科技扶贫思路,创造科技信息扶贫模式。他们不仅组织科技人员多次举办技术培训、发放技术资料,还开通了“长白山区养蜂科技信息扶贫网站”。

        依托当地优势资源开发科技扶贫项目。目前,吉林省科技厅已通过组织实施长白山资源开发和科技扶贫项目,开发了蚕、蜂、食用菌、林蛙、山野菜等一系列具有长白山特色的优势产业。通过电视技术讲座、现场技术咨询指导、编印专项技术手册等灵活实用方式在贫困山区推广转化科技成果和先进适用技术超过50项。

        党的关爱暖到心坎儿

        “走出泥草房,免费住公寓”,许多农村贫困党员和特困群众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儿,如今在吉林省延边州变成了现实。

        走进延边州图们市月晴镇水口村,两栋青瓦白墙的延边州首座“党爱公寓”被精致的铁栅栏围起,院落中的花坛里鲜花正艳,移栽的葡萄藤长势喜人。公寓的一侧还为每户统一建起了仓库、鸡舍和兔笼,俨然一座乡村别墅。公寓里衣柜、煤气灶、抽油烟机等设施一应俱全,村卫生所的大夫每隔两天就来为公寓里的人们检查一次身体,基层党组织还定期来讲解致富项目,激发有劳动能力的党员和群众创业致富的热情。

        “党爱公寓”工程只是延边州党内帮扶工程的一个缩影。延边州从建立党内帮扶机制入手,切实解决贫困党员住房、就医以及发展经济急需的启动资金等现实的问题,把帮扶工作做到了群众的急需处。

        帮扶行动凝聚党群合力

        在吉林省桦甸市夹皮沟镇,行政村被划分为标兵村、优胜村、中间村和薄弱村四类。镇党委采取“抓两头、带中间”的办法,因村制宜,并结合换届,将政治素质高、带富能力强的能手选进村两委班子,重点配强薄弱村,千方百计地增加村集体收入。党组织的帮扶也让全社会看到了力量,并积极加入进来。夹皮沟镇与辖区内企业联合开展“村企联建”活动,企业领导与村干部交叉任职,结成利益共同体。村支部帮助企业解决发展难题、和解农企矛盾、发展新党员;企业出资支持村里公共事业,优先录用本村劳动力,出资支持公共事业建设,打造唇齿相依、村企共赢的美好局面。

        “三帮扶”不是单纯意义的庆祝建党90周年的专项活动。黄燕明表示,这将是吉林省一项长期的重要政治任务,最终实现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本报记者 曾 毅 本报特约记者 任 爽)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