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7月13日 星期三

    平措扎西:“老村长”的新生活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07月13日 02版)

        蓝天白云下,一片错落有致的藏式楼房默立在西藏拉萨市城关区纳金乡嘎巴村。60岁的平措扎西坐在自家院内的凉棚下,悠闲地品着酥油茶。

        平措扎西家的二层楼房有300多平方米,一楼是商店和客厅,二楼是佛堂和卧室,大大小小8个房间。电灯、电话、自来水均已入户,沼气马上就要通了。

        紧挨着楼房的是两间低矮土房,对面还有一间快塌了的土房,那是平措扎西以前住的老房子。“我出生时,父母是农奴,全家5口人挤在牛棚里。”他说。

        在客厅的墙上,一幅题为《再创辉煌》的合成图画非常醒目,上面有新中国成立以来几位领导人的照片,用洁白的哈达装饰着。图画下方挂着一排卡片,藏汉文夹杂,分别是“城关区第八届乡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证”“拉萨市城关区三级干部会议出席证”……

        “这些都是我用过的。”有着39年党龄、曾当过村委会主任的平措扎西自豪地说。

        “我做梦也没想到能有今天!”他回忆说,西藏民主改革后,他家分到了土地。两个哥哥和两个姐姐因没钱上学,一直在家种地和放牛。只有最小的他勉强读了两年书,学会了写自己的藏文名字。他17岁入团,21岁入党。

        改革开放后,平措扎西利用农闲到外面打工,开阔了眼界。1991年当选村委会主任后,他组织村民外出盖房子、承包水利工程、发展运输,有的农户每年最高收入超过万元。

        2002年平措扎西退下来,颐养天年。

        作为西藏农牧区基层党员代表,2008年平措扎西被邀请观看了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西藏传递活动。“你看!这是观众证。”他指着一张黄色卡片说,他与村里的19名党员代表穿着统一的藏装,在布达拉宫前目睹了盛况。

        让平措扎西更加自豪的是,他作为嘎巴村的“形象大使”,接待了很多慕名而来的参观者。其中,一个外国访问团的十几名成员来自11个国家,“老外”对他介绍的农牧民新旧生活的对比特别感兴趣,他们认为,在西藏这样偏远的地方,一个普通农牧民能够住上几百平方米的楼房,不可思议。

        “老外”们争相询问平措扎西:家里有几口人?收入多少?享受哪些国家政策?

        他回答说,现在他和老伴与小儿子一家住在新房子里。种地、养牛、开商店,每年收入3万多元,在村里属于中等水平。

        “国家对西藏农牧民的优惠政策很多。我家的新房子是2006年建设的安居工程,政府补贴了2.5万元。我和家人还参加了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他通过翻译告诉“老外”说,“我有3个孙女,大孙女上小学一年级,政府实行‘三包’,不用家里出一分钱。”

        据现任村委会主任洛多介绍,嘎巴村共有172户742人,全是藏族。预计今年人均收入达到6800元。如今,村民住有所居、病有所医、学有所上、老有所养,生活基本无忧无虑。

        目前,平措扎西享受150元的退休补贴。按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他又将拿到每月55元的基础养老金。

        “今天的好日子,都是托共产党的福,我很知足!”平措扎西由衷地感慨道。

        “老村长”的新生活正在继续。

        (新华社记者杨步月、胡星 据新华社拉萨7月12日电)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