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7月13日 星期三

    沈铁梅与李亚仙

    作者:郭晓力 《光明日报》( 2011年07月13日 14版)
    图为沈铁梅扮演的李亚仙

        沈铁梅是重庆川剧院的院长、中国剧协副主席,目前川剧的领军人物。李亚仙是唐代歌妓,是传统戏曲《绣襦记》的主人公。沈铁梅将这一传统老戏加入现代审美,以《李亚仙》为剧名,对这一悲剧人物作了新的阐释,得到专家和观众的好评,并于近日成功摘得梅花大奖。

        演过川剧和京剧的沈铁梅塑造过不少成功的角色,但最令人难忘的是据曹禺话剧《原野》改编的川剧《金子》。在这出戏里,沈铁梅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有麻、有烫、有辣,同时又有情有义有爱的金子”形象而誉满神州。《李亚仙》是一出地道的老戏新探戏剧,无论在内容上还是表现形式上都进行了大胆创新。在传统《绣襦记》的故事里,官宦子弟郑元和赴京应试,与歌伎李亚仙相恋。郑元和贪恋李亚仙美色,为劝诫郑元和一心向学,李亚仙自刺双目以示激励。郑元和遂发奋攻书,终于中试做官。父子、夫妻、翁媳尽释前嫌,合家团圆。几乎与所有皆大欢喜的故事一样,《绣襦记》中的李亚仙被塑造成传统观念所希望的忍辱负重、深明大义的完美形象,而沈铁梅却认为,原著中郑、李二人的情感逻辑是存在问题的,李亚仙的形象过于高大全,事实上,在郑、李二人的情感纠葛中,身份和价值观的悬殊,使李亚仙的悲剧命运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川剧《李亚仙》的最大改动也基于此。大团圆结局变成了悲剧色彩浓厚的结尾——自残致盲的青楼女子李亚仙终被金榜高中的公子哥抛弃,弃妇李亚仙仰天长啸幡然醒悟: 她与郑元和之间的所谓爱情不过是场虚妄的飞蛾扑火。既突出了两人爱情故事的悲剧性,又彰显了传奇色彩,尤其是该剧将原先的大团圆结尾颠覆,而替代以一种警醒性的悲剧结尾,令人深思和回味。

        也有人对李亚仙的牺牲持有异议,但沈铁梅认为:“李亚仙是中国最善良女人的化身,她一心要打破世俗社会对烟花女子不讲感情只认钱的偏见,这与沉沦在金钱漩涡中的现代人形成鲜明对比。而李亚仙对真爱的执著和彻底付出的精神,也是这个年代普遍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们最缺少的品质。我演李亚仙,就是要对只知索取、过于现实的现代人呼唤真情的付出。” 

        独具特色、别具风味的音乐唱腔设计是一个剧种区别于其他剧种的生命,《李亚仙》无论是唱腔设计还是音乐创作都下足了功夫。该剧的唱腔以本体高腔为主,充分发挥了川剧帮、打、唱的特色,在保持川剧原汁原味的基础上,又做了一些探索式的改变。除了唱腔以外,该剧的舞台、灯光以及服装造型上也都做了很多革新。“川剧有好看的变脸和幽默滑稽的扮相,很多人都觉得川剧好看不好听,可事实并非如此。”沈铁梅说,川剧一直在致力于声腔改革,其唱腔也在变得越来越优美动听,《李亚仙》获得“中国金唱片奖”就是一个佐证。  

        对于摘得梅花大奖,沈铁梅说,梅花大奖是戏剧界的最高奖项,不仅仅是对演员的奖励,更是对一个剧种的肯定。摘得梅花大奖,她更看重的是其对川剧的影响。川剧已经有400多年历史,是我国四大剧种之一,有一亿多观众。如果有这样一个至高的荣誉来肯定川剧有人有戏有希望,川剧的影响力将会大大提升。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