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江苏、山西、重庆、湖北等省市开始组织实施领导干部下基层活动,其中部分省市的省级主要领导干部直接“蹲点”到农户家中同吃同住同劳动,听民声,聊家常,拒绝层层陪同,力戒扰民,其释放出的新讯号受到社会关注。
省级领导干部轻车简从,住农户家、吃农家饭、听农民言,让人耳目一新。从这些地方的调研情况来看,一是省里主要领导干部带头,省委书记和省长先下基层,足见对此项调研工作之重视;二是“蹲点”选择发展最薄弱的地区,可见调研不掩饰问题,不流于形式;三是不搞层层陪同和接待,调研者只带一两个工作人员,体现不讲排场,务求实效。
省级领导干部带头下基层、进农户,既是对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这一优良传统的继承,也是坚持以人为本工作方式的体现。建党九十年来,我们党从一个几十人的政党,发展成了一个有着八千万党员的执政大党,正是因为有人民群众的力量,支撑着我们党的成长和事业的发展。进入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利益格局多元化,尤其需要我们的干部倾听群众的意见,了解他们的诉求,解决他们的困难。总结九十年来的成绩和经验,保持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是我们党战胜一切困难的法宝之一。
当前,也有少数领导干部,官越做越大,离人民群众却越来越远。一些干部下基层,接待的档次不够不去,条件太艰苦的地方不去;即便下了基层,也喜欢车队接送,层层接待、前呼后拥,吃吃喝喝一抹嘴巴走人,什么情况也没有问,什么问题也没有解决。这一切不仅加重了地方的接待压力,更破坏了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走马观花、一团和气,这是彻头彻尾的形式主义。还有一些领导干部,喜欢听好话,不喜欢听不同意见,久而久之,也就疏远了群众,忘记了根本。
领导干部下基层,察民情、听民意,是创新社会管理、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的必然要求。党的干部是人民群众的代言人,是为人民服务的公仆,不是旧社会的“官老爷”,下基层也不是当“钦差大臣”,而是要到群众中听意见、找问题、求方法。所以,下基层应该少一些娇贵之气,多一些务实之心。应该说,领导干部统筹地方全局工作,日常决策事务繁多,能抽出时间来下基层已属不易。但领导干部的决策,又往往关系到千百万基层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领导干部多到基层走一走,听一听,对于改进工作方法、维护群众利益大有裨益。
对于领导干部而言,基层既是责任田,也是必修课,能不能带着问题下去,带着方法上来,考验着领导干部是不是真正做到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领导干部下基层,“身到”了还须“心到”;只有心到了群众身边,才能抛开形式主义的杂念,一门心思研究和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