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6月27日 星期一

    让沙漠生钱

    ——宁夏开发沙产业纪实

    《 光明日报 》( 2011年06月27日   10 版)

        说到沙,人们往往会想到“黄沙”、“风沙”、“沙漠”这些词语,并把它和灾害联系在一起。在“沙”字的前面,总也离不开“防”和“治”二字。

        然而,记者日前走进中卫市沙漠农业科技示范园采访时,仍然看到了当地人与风沙搏斗的痕迹,却看不到风沙肆虐、不可一世的景象。

        近年来,中卫市先后对南山台子沙区、西风口沙区、碱碱湖沙区等8大沙区进行综合治理、开发,让80万亩沙地转变为良田,曾经四处扩张的沙漠因此被逼退了20公里。香山北麓永大线节水农业示范区,因为引进了以色列的节水滴灌技术,为特色农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中冶美利纸业在原来的流动沙丘上种植了20多万亩速生杨,作为造纸原料,总产值超过10亿元。中卫市所属的中宁县、海原县和沙坡头区的硒砂瓜闻名遐迩,已经发展到100万亩,其中大部分是在荒沙滩上开发的。而枣瓜间作的栽培模式,更使沙地得以更充分的利用。沙区环境的改善,为群众扩展了生存的空间,现已有2万多人搬到沙区定居。原来的沙海,在治理后变成麦浪翻滚、林网密布、瓜果飘香、牛羊衔尾的新绿洲。

        中卫市对沙漠的利用,当然不止农业。距沙漠农业示范区不远,就是名扬天下、被列入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的沙坡头。近年来,大漠黄河国际旅游节、沙坡头黄河漂流节、万人穿越腾格里沙漠等活动相继在景区内举行。宁夏有关部门研究沙漠的特点,整理、创编了10个沙漠体育竞技项目、12个沙漠体育娱乐项目、14个沙漠体育游戏项目,其中有的被国家体育总局列入全民健身赛事。人们有理由相信,“沙上体育”,也有望发展成为一个独特的“沙产业”。

        除中卫外,宁夏所有与沙漠接壤的地区都在尝试利用黄沙,一些地方的沙产业已经形成规模。青铜峡市在原来的荒漠区建起8.4万亩酿酒葡萄基地,形成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位于毛乌素沙漠边缘、与中卫市隔河相望的盐池县,是闻名全国的甘草之乡。过去的乱采滥挖,曾让脆弱的植被遭受灭顶之灾。近几年,盐池县在荒沙地上大力种植人工甘草,既改善了生态环境,又增加了经济收入。

        沙区的地下水资源,也有很好的开发利用前景。宁夏充分挖掘沙漠与湖泊的独特资源,发展特色旅游、水产养殖以及相关产业,现已形成沙湖、沙坡头、腾格里湖、哈巴湖、瀚泉海等与沙相伴的著名景区。沙区的光热资源、土地资源都很丰富,是利用光能、风能的理想场地。目前,风力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都已在宁夏的沙区安家落户,将源源不断地向外输送电力。

        现在,宁夏的有识之士对沙漠有了全新的认识:沙,不只会产生害,而且会产生利;沙,可以摧毁一切,沙,也可以形成令人刮目相看的新产业!宁夏回族自治区发改委主任袁进琳兴奋地对记者说,沙产业的潜力是巨大的,优势是明显的:空中、地面、地下都可进入,一、二、三产业都可进入,沙区已经并且可以继续奉献可观的财富,宁夏今后发展沙产业将是全方位的。(本报记者 庄电一)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