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让当代人完全了解中国近现代革命历史,并理解其内涵与价值并不容易,尤其是年轻一代。
2010年秋,十集文献电视片《旗帜》节目组成立,《伟大历程》的主创人员又聚在一起,共同再现建党90年来的这段革命历程,期望它在不断的传递中,延续与当代人生命、思想,甚至是心灵的一次碰撞。
作为第二集的导演,2011年1月7日,我率创作组一行6人离开北京,几乎是直接开进了中国近代革命历史的天空下。到江西南昌的第一个早晨,已是冬至,下了重霜,随后的骄阳却整日清凉透澈。晃眼的阳光下,眼前高耸的纪念碑、江西大旅社、周恩来的寝室、朱德的目光,让近百年的瞬间,安静得大气磅礴。
在拍摄过程中,我期望用镜头丈量90年的时空变换,思考的不仅仅是如何记录某一个实际的物件,还有以怎样的视觉艺术构思,从创作理念和前期拍摄延伸到后期制作以及最终影像的表现,来完成1922年至1949年中国共产党惊心动魄打天下的27年历史,以创造性、解释性的视觉语言去发现毛泽东及老一辈革命家们留下的深深印记。
挂着防滑铁链的汽车轧在厚厚的积雪上发出有节奏的声响,随着井冈山在大雪纷飞中逐渐临近,我想,车上的每个摄制组成员都能意识到这一路满载的用心。
清晨的黄洋界碑上一轮新月,朱德遒劲的大字在白雪的映衬下格外醒目,我所感受到的老一辈革命家们坚韧、豪迈的气概,由此贯穿了我整个创作的过程。最终在第二集成片结尾的一组画面,几乎是一气呵成的段落,让我如释重负,仿佛了却了山巅上一次情感的牵挂。
我们知道,在所有最终视觉效果的背后,都是具体的创作造型手段。
在当代,影像的最终视觉效果由数字影像造型手段与传统造型手段两者共同完成已经形成潮流。在此次文献纪录片的创作中,前期拍摄均开创性地采用高清数字拍摄,这让我能够在传统视觉影像表达手段与技巧、美学、史学的实践中,将创作拓展到新技术带来的更多造型可能性中。
湖南是此次中国近代历史行程中重要的一站,行至长沙,已是漫天飞雪。新民学会、橘子洲头在厚厚的积雪中,呈现出新的意蕴。在长沙西郊岳麓山拍摄的当天,正遇上罕见的暴雪天气,南郊的岳麓山清风峡一片银装素裹,雪花纷纷扬扬;爱晚亭鲜红的牌匾上毛泽东的亲笔题字格外生动。为充分发挥高清数字设备的长处,追求影像清晰柔和、渐变过程柔顺、层次更为丰满的画面视觉表现力,我分别采用定焦镜头和安琴数字变焦镜头相结合的拍摄手段,将原创性的视觉节奏发挥到最佳。毛泽东就读的湖南第一师范,湖北武汉的辛亥革命纪念馆、张之洞纪念馆,东湖盛放的梅花,使用长焦拍摄和相对低的景深,充分运用色彩语言的唤情功能,生动细致地表达了校园中迎风飘扬、象征希望的红旗,孙中山先生铜像,汉阳造的枪支,百年古梅花等,使之呈现出一种革命浪漫主义的激情。在最终成片中,以此方式拍摄的大量现代空镜成为全片的亮点之一。
我最幸福的时刻,莫如每晚看拍摄回放,白天在监视器上看到的画面构图、亮度、彩度、彩色的还原等共同构成了我预想得到的艺术效果,而晚上的这部分工作让我更进一步确知它达到80%或是95%,然后与摄影师探讨在下一个拍摄中艺术与数字影像手段相结合的新的可能。我们共同希望,通过前期拍摄工作为后期制作更加趋向理想和完美,预留更大的创作空间,同时,通过每一个阶段严谨细致的工作,为每位接近中国近现代革命历史的观众,制作一部真实准确、鲜明生动的精品力作!
(作者为《旗帜》第二集导演)